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董晓旭 江漫 张鹏亮
每日清晨,冷链运输车准时驶向南漳县半亩方塘黑斑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工人手法娴熟地捉起黑斑蛙,放入袋中,随后运往仓库清点、打包、称重和装车。
“这辆车是运到武汉市白沙洲水产大市场,一车能装4000斤,按批发价能卖4万元左右。”合作社理事长许亚杰笑着说。
今年35岁的许亚杰,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17年他和妻子回到了家乡南漳县城关镇姚岗村,流转5亩稻田养殖黑斑蛙,开始探索稻蛙共作循环生态种养模式。
水稻是蛙类的绝佳栖息地,黑斑蛙能在田中捕捉害虫,从而实现了蛙护稻、稻养蛙,一亩田可产蛙2000多斤。同时,生态养殖模式使得蛙肉鲜嫩可口、品质上乘,深受市场欢迎。
随着养蛙事业蒸蒸日上,2023年,许亚杰主动找到姚岗村两委分享经验,希望能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投入30万元参与入股分红。”姚岗村党支部书记闵代平说,去年村集体分红达5万元,带动农户就业100多人,人均年增收2000元以上。
这几年,许亚杰积极推行合作联社养殖模式,联合全县8家黑斑蛙养殖户,养殖规模扩大至300亩。目前,合作联社每年可产黑斑蛙60万余斤,综合产值近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