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道柳林村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麦浪随风起伏。
“小麦长势很好,预计5月下旬收割。”武汉荆楚山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少兵言语中满是期待,“合作社与大型饲料厂建立长期订单合作,今年种植近1300亩新品种小麦,产值预计超过100万元。”
王少兵介绍,引入新品种后,合作社与辛冲街农业农村服务中心紧密合作,定制了一整套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播种环节,严格把控播种深度和密度;田间管理阶段,根据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需求,精准调配肥料;病虫害防治方面,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防治。
良技配良机,丰产增底气。距离柳林村10多公里的陈吕村,植保无人机在田间喷洒药剂。种植大户葛恒银手持智能终端,在田埂间实时监控作业参数。
葛恒银介绍,耕种管收实现机械化作业,农技人员全程指导,今年小麦预计亩产900斤,5月底收割后,烘干厂派专人过来收购。
“当下小麦正处于灌浆期,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我们采取‘一喷三防’措施重点防控。”辛冲街道负责人介绍,街道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全天候监测苗情墒情,指导农户科学田管,全街万亩小麦长势喜人。(记者 宋柏 通讯员 王静 吴思 苏文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