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龙鸣)“看!这些秧苗长得多好!”4月25日,湖南宁乡智慧农业产业园金洲基地,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随着插秧机作业,披上绿装,引来附近村民驻足参观。
去年以来,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宁乡市7万亩稻田实施连片高标准改造,位于金洲镇颜塘村的2000亩核心示范基地,迎来一位外来种植大户——全国超级新农人、湖北十佳农民、浠水县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新星。
潘新星是在全国农业企业发展联盟举荐下,来宁乡承接该项目的。这也意味着,这位海归AI博士历时5年打造的浠水“长福模式”首次走出湖
北,迈出省外数字种田的坚实一步。
2020年3月,父亲骤然离世,在爱尔兰留学、工作11年的潘新星,毅然放弃名校研究员身份,回到浠水老家接手父亲经营多年的长福水稻专业合作社。5年时间里,他结合自身所长,用AI技术摸索建立了一套从育秧到田间管理的智能系统,同步探索的稻虾、稻鸭、稻稻油等高效绿色种养模式,让“稻”路越走越宽,服务带动7000多户农民亩平增收300余元。其个人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我们看中的不是潘新星身上这些光环,而是他科学种田的专业和专注。”宁乡智慧农业产业园承建方、长沙市土地开发建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邹庆焱直言,核心示范基地承载着湖南智慧农业的样板探索,公司和相关主管部门对承接方是挑了又挑。
潘新星用行动证明了自身的实力:在农时紧、标准化育秧工厂还未建成的现实条件下,大胆采用旱地育秧模式,使用科技含量更高的无纺布覆膜技术;分有托盘和无托盘育秧、泥地和水泥地育秧、施生物制剂和施常用底肥育秧,还分不同品种育秧,只为作对比试验……
“长福合作社育出的苗比我们当地抛秧苗根系更发达,低温大风天气都没什么影响,特别是水泥地育秧,让我们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科技的力量。”当地种植大户、湖南峻农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海波表示,新建的育秧工厂将和长福全面合作。
“长福模式或正有效破解当地大宗农作物标准化种植难题,我们非常期待。”湖南省农机事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吴文科说。
“国家层面已明确,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逐步建成高标准农田,这为智慧农业打开了更广阔的赛道,作为新农人更要冲锋在前。”潘新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聚焦水稻全产业链,深耕智慧农业,立足浠水,服务全国,拥抱世界,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