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四联共治”为群众织就平安网

讲述人:远安县公安局鸣凤派出所凤山社区民警 向显鹤

开栏语

派出所,是城乡的“平安哨所”,更是百姓的“暖心港湾”。这里没有惊天动地,却装满千家万户的烟火故事;扎根街头巷尾,用脚步守护一方安宁。

调解纠纷的耐心、紧急救援的果敢、服务群众的温情……这些平凡点滴,织就社会和谐的纽带。

即日起,本报推出“我和我的派出所”专栏,聚焦基层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倾听民警与群众的暖心故事,记录他们为守护一方平安、服务百姓生活付出的努力与汗水。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感受最真实的烟火温情与平安力量。

我是远安县公安局鸣凤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每天清晨穿上警服时,我都会想起所长柳涛常说的话:“咱们的警服蓝,要和群众的红马甲一起,才能织出最牢的平安网。”

红色基因在我们手中传承

去年春天,我们成立了“瓦仓红”党支部。记得第一次组织义警培训时,65岁的王大爷说:“我爷爷参加过瓦仓起义,现在轮到我来守护家乡了。”这句话让我特别感动。现在我们的义警队伍已经有500多人,有退休教师、快递小哥,还有开小超市的李婶。去年我们一起做了200多场反诈宣传,看到老人们终于不再轻易上当,那种成就感比破了大案还让人欣慰。

那个惊心动魄的下午

今年3月12日,我永远记得那个下午。义警王师傅急匆匆跑来派出所,说发现有个小伙子在五金店买的东西很可疑。我们立即展开调查,果然在出租屋里找到了自制枪支的零件。事后王师傅憨厚地笑着说:“上次培训时民警讲过,可疑物品要记特征、留证据,我都照做了。”

那一刻我真正明白,警民联手的力量有多大。

“积分银行”里的小温暖

上周去社区,看见张大姐正用手机扫码领任务。“帮孤寡老人修水管积5分,调解邻里纠纷积10分。”她笑着给我看兑换的洗衣液,“东西不贵,但觉得特别光荣。”我们还在社区警校开课,记得第一次教大家心肺复苏时,开早餐店的刘哥紧张得满头大汗,现在他已经是应急救援队的骨干了。

每天巡逻时,总会有群众递来一瓶水,或是提醒“小向警官记得吃饭”。游客李女士的话让我特别自豪:“看到红马甲和警察在一起,就像看到自家孩子在守护家乡。”

这就是我们的“四联共治”——不是冷冰冰的数据,而是警民之间暖暖的信任。98.3%的纠纷调解率背后,是500多颗和警察同心跳动的热心。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董园园 通讯员 覃江峰 张骁臣 整理)

鸣凤派出所

近年来,远安县公安局鸣凤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建立平安志愿者协会,孵化出15支专业化义警分队,打造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平安成果联创的“四联共治”新模式。2024年以来,辖区民生类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27.6%、矛盾纠纷化解率上升至98.3%,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 2025-04-26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2690.html 1 “四联共治”为群众织就平安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