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县白石坳小学 尹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现在的学生快乐吗?观察发现,许多孩子的不快乐源于学业压力,尤其是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因此,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享受学习的乐园,成为我的教学追求。
一、多样化课堂教学,营造轻松氛围。
课前3分钟,激发兴趣。改变传统小测方式,通过课前3分钟演讲(讲课本内有关的故事、最近的新闻等)、普通话朗读(诗词朗诵、课本某一段精彩的语段)、故事会、读书心得分享、一周趣闻分享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快乐中拓宽知识面。
快乐朗读,感悟情感。朗读是语文的灵魂。在《秋天的怀念》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母爱的深沉。通过反复诵读,学生不仅掌握了朗读技巧,更学会了用声音表达情感。
丰富课外活动,拓展语文学习。语文不仅是课堂知识,更是生活实践。我组织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培养阅读习惯;开展民俗调查,锻炼写作能力;举办朗诵比赛,提升表达能力;这些活动让语文学习生动有趣,不再是枯燥的任务。
二、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语文学习没有标准答案,学生的个性化思考应当被尊重。学生会有很多的问题想问,作为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和鼓励,不能扼杀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在《夸父追日》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课后查阅《山海经》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用激励性评价增强自信。当我们对孩子充满“赏识”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亮点。要让孩子因为我们爱的赏识而愉悦,因为爱的赏识而自信,因为爱的赏识而成功,因为爱的赏识而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美妙的享受!“你的发现真独特!”“你说得比老师还好!”……这样的积极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认可,从而更愿意参与课堂,享受学习过程。
三、巧用信息技术,让学习更有趣。
教会学生高效收集信息。网上资源良莠不齐,对于学生来说,教会他们如何摄取信息尤为重要。我常常指导学生筛选优质网站,整理有效信息,制作个性化学习资料。
课堂内外结合,促进交流。上课前用三分钟的时间进行大组交流,推荐代表展示、解说自己的作品;利用课外时间或自习时间进行小组交流,通过线上平台深化学习。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修养,提高学习兴趣,也让语文学习更加开放、多元。
快乐是学习的动力。通过多样化的课堂、个性化的引导和现代技术的融合,语文课堂可以成为学生热爱的乐园。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潜能,让语文教育焕发生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