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一叶为支点 鄂茶谱新篇

编者按

荆楚大地,山水含情,茶香四溢。

湖北茶,从神农的传说中走来,于陆羽的《茶经》中留香。

恩施玉露叶片凝翠,锁住春天的鲜嫩;采花毛尖芽叶似玉,藏着山风的缠绵;宜红工夫茶条索紧结,红得深沉而炽烈;赤壁青砖茶砖方正,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还有武当道茶、英山云雾茶、保康松针等众多名茶,共同托起湖北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本期视点,带您探索湖北茶的魅力,领略茶叶生长的生态之美,了解制茶工艺的精妙,聆听茶山里的故事,感受茶文化浸润下的荆楚风情。

咸安把漫山桂香“泡”进茶汤

凌晨4时,咸宁市咸安区官埠桥镇逸思园加工车间灯火通明,负责人、“国茶人物·制茶大师”程繁杨正在赶制“桂花瑶红”,“鲜桂花要窨六遍,差一道都出不来这个香!”

程繁杨的独门手艺,让每斤茶多卖200元,他创立的《桂花红茶加工技术规程》成功获得湖北省地方标准认定,“桂花瑶红”销量也一举占到企业整体销量的30%。

当千年古桂花树群落撞上10万余亩茶园,咸安人把漫山桂香“泡”进茶汤里。目前,咸安制作销售桂花茶的茶企已有7家,精心研制的桂花红茶、桂花绿茶、桂花砖茶,一触市场就火爆热销。

乘势而上,咸安以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支持有基础、带动性强的茶园改造升级,构建湖边茶业观光带,让茶产业链条不断加粗加长。

官埠桥镇逸思园茶园,茶农老张的茶园焕发新生机。“杀虫不用药,全靠平均每20至30亩一盏的太阳能杀虫灯、捕食螨军团在地头安家。虫子自投罗网,茶园已减少农药施用30%、减少化肥施用15%。”

2024年,咸安利用项目资金,改造升级生态茶业基地,逸思园、剑春茶园、云秀大幕等茶园成功创建省级生态茶园示范园。

“春茶采摘结束后,适当中耕疏松土壤,耕作深度10厘米—15厘米左右,并清除杂草,提高土壤通透性。”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科技特派员制度,咸安区农业农村局技术培训到茶园,近两年的茶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近年来,依托咸宁市楚王茶业,其他茶商抱团供应海外订单,2024年完成出口额530万元,今年一季度创汇272万元。沿着“一带一路”,“咸安桂茶”香飘世界。(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李婷婷 汪明亮)

殷祖白茶多元姿态破圈

4月26日,大冶市会展中心茶香袅袅,第四届“殷祖白茶”品鉴推介会人潮涌动。

“氨基酸含量高达6.9%,这是北纬30°黄金产茶带孕育的珍品。”省农科院专家郑鹏程轻啜茶汤后感叹。

形似凤羽,叶片玉白,光亮油润,“殷祖白茶”能得青睐,绝非偶然。大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映波翻开检测报告:“殷祖白茶”矿物质含量远超标准,水浸出物达45.3%。

仙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白茶基地,茶梯从山脚攀至山顶。“好茶是种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我们将着手进行剪枝、施肥等茶园管护工作,为明年春茶生长积蓄力量。”公司总经理余放鸣说。

近年来,大冶市将茶产业作为农业重点产业链打造,坚持高位谋划、强力推进,编制茶产业五年发展整体规划,每年列支专项资金2000万元,支持茶产业链建设。

发力茶园规范化建设,大冶下足功夫。从选址整地到茶苗栽植,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标准。技术员常驻茶园,手把手教技术。市、镇、村、企四级监管网格队伍化身“护茶卫士”,人人都有责任田。19个监测站沿山而立,时刻紧盯茶叶生长状态。

如今,大冶建成高标准茶园92家、面积2.5万亩,茶叶抽检合格率超过99%,成功获评第一批湖北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年产白茶18万斤,综合年产值超2亿元。

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传统手工制茶短板逐渐显现。为此,大冶开始探索“机械+人工”新路径。作为2024年殷祖白茶制茶能手冠军的冯争,积极加入到工艺改进中。“经过反复试验,我们发现可以将传统工艺中的关键参数输入设备程序,让机器也能做出‘手工味’。”

站在茶山上,但见山下游人如织。“今年政府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打造茶文化体验项目。”大冶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市茶叶产业链链长纪春明介绍,随着休闲采茶、观光旅游等新业态勃兴,“殷祖白茶”以多元姿态破圈突围,大冶正朝着建成全国茶叶三产融合示范区的目标稳步迈进。

(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程良友 卢丽君)

五峰茶农变导师

漫山茶树成教材

4月23日至27日,北京市、武汉市近800名师生分别来到五峰开展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课程与跨学科探究,深入体验土家文化、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成果。

在“无边界课堂”中,学生们走进青翠的木梓坪茶园体验春茶采摘,感受“一叶一芽”的匠心,在长江生态文明研学基地手工制茶室,师生们学习手工制茶工艺,亲手体验杀青、揉捻等环节,见证一片茶叶,从鲜叶到成品茶的蜕变过程。

高山云雾出好茶。五峰四季云雾缭绕,孕育出闻名遐迩的五峰茶。五峰茶品类丰富,以绿茶最为出众。其中,五峰毛尖更是绿茶中的佼佼者,创制于1991年。

未来,随着宜来高速、沿江高铁的建成通车,五峰的山川草木与人文精神,将继续滋养更多学子。

(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王敏 谭天桥)

羊楼洞里长桌宴

茶通万里醉八方

蒙古奶茶邂逅赤壁青砖茶、新疆烤串碰撞茶啤、俄罗斯列巴蘸上中式茶汤。4月28日,“万里茶道特色文化长桌宴”在赤壁羊楼洞新镇商街启幕,来自全省各地的文旅从业者齐聚长桌,感受“一茶通万里”的文化共鸣。

非遗为核,茶香串联千年商道。赤壁青砖茶化身文化纽带——蒙古奶茶融入草原黄油与炒米,以“扬茶七次”古法熬制;新疆羊肉串佐以创新研制的青砖茶啤;俄罗斯列巴面包蘸上特调茶汤,重现茶道上“以茶易物”的商贸传奇。

长桌为媒,歌舞汇聚四海风情。蒙古舞《白马》让现场嘉宾感受草原的辽阔豪迈,《篝火》表演再现商队围炉夜话;新疆歌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舞动丝路缤纷;俄罗斯《喀秋莎》旋律中,华服走秀演绎欧亚文明交融。

“愿万里茶道生生不息,知音湖北再创传奇!”活动尾声,八方宾客共同举杯,传递美好祝愿。

(记者 彭翠楠 通讯员 童金健 但唐静)

51.23亿元

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揭晓

4月26日,“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揭晓。经湖北省品牌建设促进会依据国家标准评估,其品牌强度达862,品牌价值为51.23亿元,较2024年增长16.44亿元,涨幅47.25%。

近年来,英山积极响应省市茶产业链建设部署,以供应链思维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不断组织茶叶企业参加大健康博览会等国外展示展销活动,在大中城市和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和产品附加值,开发新产品的同时扩大海外市场;实现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程“三品一标”控制;以茶文化为核心,将茶叶产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跨界融合,打造特色茶旅产品。

2024年7月,“英山云雾茶”品牌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从英山县扩域至黄冈市10个县市区。目前,全市已有65家茶叶企业获授权使用该品牌,预计2025年授权企业将超百家。(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安哲)

占据国内市场25%

大悟抹茶携绿登场

春茶采摘已接近尾声,位于大别山南麓的大悟县河口镇金墩村,抹茶生产大幕方启。站在山岗远眺,成片的茶树堆青叠翠、依山蔓延,茶农正有条不紊地架设遮阳网,为茶树覆上一层“防晒衣”。

“这是抹茶生产的关键环节。”查看完茶叶长势,江汉大学高级实验师牛蒙亮介绍:“茶树需接受20天左右的遮阴处理,以减少光照、降低茶多酚含量,这样的茶叶才能研磨出清甜翠绿的抹茶,成为国内外知名茶饮品牌的原料。”

茶产业是大悟县农业产业主导产业,全县茶园面积30余万亩,年产茶叶1.31万吨,从业人员10万余人,茶产业产值达22.5亿元。

“月初,Reborn咖啡华中地区供应链总部与大悟达成合作意向,将采购大悟抹茶作为高端咖啡的原材料。”大悟县相关负责人介绍,大悟抹茶直供多家世界百强公司,占国内抹茶市场的25%以上,与星巴克、茶颜悦色等品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易荣波 李怡)

七载东湖情 硒茶韵天下

茶乡寻亲利川红 3.6亿元收囊中

4月27日,利川举行“星斗摇香·利川红”2025茶乡寻亲会。当天,中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等多家客商与利川茶企签约,金额共达3.6亿元。

利川红会客厅,来自沙溪、文斗、谋道、柏杨、毛坝、忠路六大茶叶产区的推介官讲述茶乡故事。舞蹈、原创歌舞、茶艺表演轮番上阵,百年传承的茶艺非遗与智能化生产体系展开时空对话。活动现场还颁发了利川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最美茶农、五星茶园、七星茶园等荣誉。

“利川红会客厅就是利川的一张城市名片,凡是来利川的客人,都可以到这个地方来看一看。”利川星斗山红茶公司董事长卓万凯说。当天,由该公司负责建设运营的利川红会客厅揭牌开馆,这座融合茶科技实验室、文创空间与体验工坊的殿堂,将开启利川红品牌文化赋能的新篇章。

自2018年东湖茶叙以来,利川立足资源禀赋,全力推动茶产业向绿、向新、向好发展。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近28万亩、茶叶产量2.5万吨、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6亿元、品牌价值达21.8亿元。“利川红”位列国家地理标志红茶品牌价值排行榜第7位,荣获2024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年度茶区域公用品牌。(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谭小兵 叶剑锋 宁琼)

是寻找,更期盼结缘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邹雄艳 谭小兵 张鹏

“利川红会客厅是利川的城市名片,来的都是客,进的皆是亲。”4月27日,利川红会客厅迎来首批客人。

没有千篇一律的展销台,不搞锣鼓喧天的开幕式,利川人把“寻亲”二字玩出了真意:是寻找,更期盼结缘。

跨过门槛,仿佛闯进一座茶叶博物馆。墙上,利川茶产业发展脉络清晰;展柜中,各式茶叶样品码放整齐。评茶台上,白瓷盏列队待命;炒茶区内,制茶师大展身手。空气里浮动的茶香,将每一位来客熏成了半个“利川通”。

会客厅内,利川市茗道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利川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坤忙前忙后,上一秒还在展示炒茶技艺,下一秒则拿起长嘴壶唱起歌曲。

制茶师兼任演职人员,并不稀奇,他们愿意亲力亲为,为利川茶代言。更热闹的还在后头,毛坝、忠路、沙溪、文斗、南坪、柏杨六大产区的书记镇长们,化身金牌推介员,茶台就是他们的舞台。

“忠路茶园藏于海拔800至1200米的原始秘境,群山环抱如天然屏障,云雾缭绕似轻纱覆顶,每一片叶子都沾满了自然的灵气。”“这里的茶吸足了星斗山的灵气,喝的是云雾、枕的是沃土,经匠人之手,化作杯中琥珀色的利川红。”

一红一绿巧妙搭配,连续三轮的品茗环节,6款来自不同产区的茶叶,让嘉宾品尝了利川的山水滋味,更感受到利川人的满满诚意。

两天的时间,从审评建议到炒茶实操,从品牌顶层设计到具体建议落实,利川人用满腔热情感染着每一位来客,来客也用专业与热忱托举利川茶,走向更远的江湖。

山风掠过茶山,寻亲长跑才刚刚开始。在利川人心里,只要杯中还有温度,就永远会有新的“亲戚”翻山而来。

恩施硒茶新签10亿元订单

4月26日,“‘恩施玉露’‘利川红’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七周年暨恩施硒茶品鉴周”主场活动在武汉客厅举办。活动现场进行大宗茶出海、名优茶出省、精深加工等三个方面的合作签约,本次恩施硒茶狂揽10亿元大单。

2018年4月28日,“恩施玉露”“利川红”作为东湖国事活动茶叙用茶惊艳世界。

七年来,恩施州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4年,全州茶园面积达182万亩,稳居全省首位;干毛茶总产量13.8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270亿元。“恩施硒茶”“恩施玉露”“利川红”品牌价值分别跃升至31.17亿元、37.14亿元、10.47亿元,均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前列。

恩施州委书记胡超文表示,七年来,恩施抢抓“一带一路”机遇,全力推进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恩施硒茶远销欧洲、中亚、北非等20多个国家。2024年,直接出口茶叶1.64万吨、出口额4.2亿元,占全省茶叶出口的半壁江山,茶产业已成为恩施的希望产业、富民产业。

“现在外国客商越来越喜欢恩施茶叶,今年已从中国进口了5000吨茶叶,发往摩洛哥、阿富汗及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从事茶产业近20年的阿富汗卡尔巴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阿沙特为恩施硒茶点赞。(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杨岚 曹允涛 刘文航)

咸丰白茶搭茶链专列出山

车辆驶入咸丰县清坪镇比西坪村白茶基地,连片成垄的茶园与民居、公路相映成景,美如画卷。众多采茶工与当地村民一起采摘春茶,纤手翻飞之际,奶白色的嫩茶便摘入篓中。

九年前,世代种茶的浙江茶商黄文明与投资合伙人郑兴宇、李建龙,注册成立咸丰县骑龙山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比西坪村建立起咸丰第一个奶白茶种植基地。基地目前拥有茶叶面积750亩,其中白茶650亩,包括黄茶、奶白茶、极白、紫鹃等高标准茶叶基地,年产值达700余万元,带动当地就业800余人。

“今年已经加工白茶1.5万斤,目前每天加工量在1000斤左右。”骑龙山茶业排丰坝茶厂负责人李建龙介绍,加工后的茶叶将直接通过咸丰茶叶交易市场运往安吉、松阳两大国内白茶交易市场。目前,全县125家茶企通过“茶链专运”实现高效集散,日均发货量超10吨。

依托“当日发车、次日达”的物流专线,咸丰白茶实现了从采摘到销售的“极速鲜”模式。上午11时发车的茶叶,次日上午8时就能出现在千里之外的交易市场。

咸丰白茶还入驻天猫旗舰店,开启数字运营中心,线下在武汉、杭州、西安等城市开设200余家实体店。今年春茶季,全县已加工干茶600余吨,实现销售额5亿元。

(记者 江车 通讯员 杜迪纳 李维君)

--> 2025-04-30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3168.html 1 一叶为支点 鄂茶谱新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