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石菖蒲书记”叶华锋

瘦田薄地种出百万元良药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郑涵 叶铭钧

“这‘金条子’比去年又粗了两圈。”5月中旬,英山县金家铺镇江家冲村的石菖蒲种植基地,村民打量着采挖出来的根茎喜笑颜开。

中药材石菖蒲形似“金条”,也是村民的致富草,石菖蒲能在村内成规模化种植,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叶华锋。

2019年,叶华锋回到家乡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发现因土地贫瘠,村民种庄稼、种茶叶,亩均收益不足2000元。“必须找到一条适合山村发展的新路子!”他暗下决心。

在一次走访中,叶华锋了解到,村民老付在河沟边随便种了点石菖蒲,本以为值不了几个钱,结果卖了600元。叶华锋便连夜查阅资料,发现这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开窍化痰、醒神益智等功效,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持续走高。

“山沟种粮是短板,种药却是天然优势!”说干就干,叶华锋自掏腰包3万元,把自家6亩地改造成试验田,因市面上没有专门用于种植石菖蒲的除草剂,叶华锋买来十几种除草剂反复试验,记录每种药剂的效果,经过3个月的摸索,终于找到了最佳配比方案。

试种成功后,村两委决定推广种植,部分村民却顾虑重重:“三年才能见效,万一砸手里怎么办?”“种出来卖不出去咋整?”

叶华锋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算细账:“石菖蒲三年收一茬,亩产干货650公斤,保底价每公斤70元,每亩收益是传统作物的15倍。”他还作出“三包”承诺:包技术指导、包加工服务、包销售渠道。当年15户村民跟着种下了第一批“希望苗”。

2021年首茬采收季,叶华锋自费3000多元购买脱须机,免费为村民加工药材。他带着样品跑亳州、下武汉,对接大型药材市场。当收购商开着卡车进村时,村民们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所有药材被一抢而空,价格还比预期高了10%。

如今,江家冲村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保底收购。500亩标准化种植基地辐射周边5个村,2024年销售额突破150万元,带动45户脱贫户年均增收3.6万元。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药材专业村”,叶华锋也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石菖蒲书记”。

--> 2025-05-14 “石菖蒲书记”叶华锋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4447.html 1 瘦田薄地种出百万元良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