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7日

郧阳区三夏见闻

5月13日,十堰市郧阳区安阳镇陈营村的麦田里,10余台联合收割机来回作业。一趟下来,麦穗精准脱壳,麦秸整齐归田。

两台收割机每天能收七八十亩田,农机手石吉磊干得起劲,这让陈营村村委会主任李清林不禁感慨:“过去每亩地从收割、晾晒到归仓至少要一周,如今机械化作业两三天就能完成。”

白桑关镇李家河村,十堰市鼎盛蔬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插秧机正在开展订单插秧作业,每分钟插下千余株稻秧,行距和株距精准到厘米。

今年4月,合作社在白桑关镇猴猿沟村建成4200平方米智能化育秧中心,可满足1000亩优质香稻种苗需求。

“与人工育苗相比,智能育苗效率提高了5到10倍。”合作社负责人孙国志说,智能温控系统让催芽时间缩短3天,发芽率提高到95%,秧苗抗逆性增强,插秧后返青期也缩短2天。

村民王爱清算了笔账:以前5人一天插完一亩地,现在一机一人10分钟就能插完一亩,一天能插30多亩,至少节约成本200元。

目前,鼎盛合作社已为白桑关、谭家湾等镇代育代插秧苗200余亩,辐射5个村。

在位于安阳镇居峪村的十堰市小芝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棚内,水肥混合液通过滴灌带,渗入瓜苗根部。

“传统漫灌每亩需水400立方米,滴灌仅需280立方米,节水率达30%,夜间错峰灌溉还能再节水10%。”居峪村党支部书记习玉林介绍。

“三夏”生产关键期,郧阳区组织水稻机插、油菜机收等现场演示与技术培训,提升农机新技术应用成效,全力冲刺粮油丰产丰收。

(记者 可叙 通讯员 李尚菲)

--> 2025-05-17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4730.html 1 郧阳区三夏见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