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实验中学玉泉校区701班 郑天落 指导老师 孙瑞林
老家的村里,不少人还在用老年机,住平房,但我爷爷仍固执地住在那里。奶奶因病几年前就走了,由于人手不够,每当麦穗压弯了腰,麦子成熟时,我们都要回一趟老家。
麦子本可以机器收,但有条长渠隔着,只能手工收割,不然用不了两个星期都得烂在地里。机器收不到的地方能有多少麦子?我想着。
终于到了老家,一下车,爷爷就在车边迎接我们。我们喝着甜甜的凉茶,聊了良久,爷爷转身就把镰刀递给了其他孩子以外的人。我们总共只有四个人。走了不知多久,我都快睡着了才到。“我以为呢,这才多大点。”我指着河边一排麦子说,“这也没过河呀!”
“河对面也是的。”“啊?”我望着一片金色的海洋茫然。一眼望不到头,阳光洒在麦尖上还有些耀眼,除了一排电线杆就看不到什么高的东西了,只有麦子。在这初夏里,习习微风带来一丝凉意,这景是极美的,也是极温暖的。这麦子离我这么近就在眼前,而又是那么远,远到无边无际,让我不觉沉醉其中。
幸好,爷爷又叫来了一些人。在割麦子时,大家没有人说话,全弯着腰,在这麦田里,也只能看见腰。大家都不说话,只在各司其职,无声的默契,都互相认识,但又似乎不认识,只知道是一个村的。麦子随风起舞,大家忙碌着,一堆堆的麦秆整齐地码放在身后,大家脸上只有笑容,好像都乐意将汗水浇灌在这黑黄的土地里。他们没有将自身放在第一位,有的只是那份与生俱来的友善和淳朴。城市的节奏快,乡村的节奏慢,这没什么不好,他们按着自己的节奏互通有无。
我感受到的是村里人独有的一面,他们的淳朴和骨子里的乡情在这片土地里扎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