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红绿黄抹白 春夏秋冬采

大悟茶香天下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周莹 通讯员 易荣波 李怡

清晨,大悟县三里城镇的万亩茶园薄雾如纱,采茶工们指尖翻飞,将夏日的青绿收入竹篓。“依托茶产业,乡亲们年均增收超过5000元,日子越过越红火。”三里城镇柏园村党支部书记戴斌说。

他的身后,层层叠叠的茶垄沿着山势蜿蜒。这片曾被春风独占的绿海,如今正书写四季飘香的产业新篇。

好山好水出好茶,地处北纬30度黄金产茶带的大悟,是大别山优势茶的核心产区。

近年来,大悟县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茶产业迭代升级工程,做好茶文章,壮大茶经济,构建起“红绿黄白抹,春夏秋冬全采摘”的全品种开发、全周期采摘、全原叶利用的产业格局。

茶农的指尖染着茶香,茶篓跃动着生态经济的活力。目前,大悟茶园种植面积30万亩,拥有50个重点茶村、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4家、市级15家,年产茶叶约1.4万吨,全产业链从业人员10万余人。茶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

绿叶子的价值跃迁——

从春茶一季到四时有收

傍晚时分,大悟县新城镇朱湾村的鲜叶收购站人头攒动。顶着热浪,拎着装满鲜叶的大包小包,从周边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

“很长一段时间,大悟茶农的喜悦只属于春天。夏天一到,满山青翠无人问津,茶农只能望叶兴叹。”朱湾村党支部书记梁云英说。

2023年,朱湾村引入湖北红绿黄茶业有限公司,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建起自动化黄茶生产线,实现夏秋茶的综合开发利用,激发每片茶叶的最大潜能。

公司负责人王仕栋介绍,首批手工制作的黄茶,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入夏以来,我们收购鲜叶10万余斤,支付茶农鲜叶款80多万元,覆盖周边8个乡镇800余户茶农,平均每户茶农增收1000元以上。”

“自从村里建了黄茶厂后,村民们都忙碌了起来。凭自己的劳动,每个月可多挣1千多元。”71岁的村民喻学英笑得合不拢嘴。她家今年春茶收入有五六千元,原来无人问津的夏茶也卖了6千多元,共计收入1.2万元,“以前要找儿女要生活费,现在还能给他们补贴点零花钱。”

一片叶子“点绿成金”的背后,是大悟以茶致富、以茶兴业的缩影。

大悟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华成说,大悟地处大别山西端南簏,纬度偏北,云雾缭绕,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产名茶的先天条件一应俱全,“但我们起步晚,跟名牌绿茶同赛道竞争,只能一直陪跑。”

靠山吃山,必须换个吃法。为改变只有绿茶的单一局面,多年来,大悟使出了浑身解数:

2018年引进世界级品牌茶企日本北川半兵卫,将日本百年品牌宇治抹茶的高端加工搬到大悟;2019年引进浙江安吉茶叶集团,建起安吉白茶、黄金芽等名优茶种植基地……

“延链强链这多年,终于搞出道道了。”陈华成介绍,大悟的茶产业从单一春茶生产向春夏秋茶均衡开发转变,从高质高效茶园建设向绿色生态融合发展转变,实现从春茶一季到四时有收。

车间里的七十二变——

茶饮江湖跑出网红爆款

仲夏,大悟县河口镇金墩村,湖北半兵卫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清香弥漫。

刚收割的鲜叶经过蒸汽杀青、烘干、叶梗分离、静电除杂等自动化工序,形成制作抹茶的原料碾茶;在精加工车间,碾茶在石磨、球磨、气流粉碎等工艺的处理下,最终变成颗粒微小、深绿细腻的抹茶成品。

“这条投资6000万元建成的高科技生产线,实现对国外抹茶工艺的本土化改造。”公司董事长林日发介绍,与泡饮的茶叶不同,抹茶的食用方式更为多样,广泛与咖啡、奶茶、糕点、冰淇淋等饮品和食品搭配,深受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

“普通面粉的精细程度只有140目,我们的抹茶粉,能细到3000多目。”林日发介绍,目数越大品质越好,价格也越高。企业与霸王茶姬、茶颜悦色等新茶饮头部品牌建立了稳定合作。“不少网红产品中的抹茶,都来自大悟。”

好的品质离不开好的原料。生产车间不远处,标准化的茶园满目苍翠。区别于一般茶园,春天茶树发芽的时候,技术人员会用遮阴网对其进行遮阴覆盖。

“这是茶树管理的关键环节,能减少光合作用,提高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茶多酚含量,减少苦味,让叶子更绿。”抹茶基地品控主管杜洪说,抹茶的鲜爽感,正是来自这道工序。

杜洪表示,遮阴技术调节茶树生长周期,基地实现了从4月到10月的持续采收,三季亩产鲜叶可达1500公斤,效益是传统绿茶的3倍以上,每亩抹茶综合收益突破3万元

如今,来自大别山下的这抹美味,充盈人们味蕾的同时,也带来产业发展的甘甜。

去年,半兵卫公司抹茶产量超过200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其抹茶产品占据湖北抹茶市场的80%,国内高端抹茶市场的25%以上。带动主产地金墩村95%的农户从土地流转中直接受益,周边3100多户农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茶山上的绿色回响——

家门口端上金饭碗

青山环抱间,一泓碧水轻漾,10余顶素白帐篷临水而立,似停泊的云舟。山水之间栈道相连,路上游人如织。

眼下,大悟县刘集镇店岗村已成鄂北“微度假”新地标。“我们打造‘茶旅融合’综合体,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品茶全过程。”刘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付忠斌介绍,景区自试运营以来,已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

从最早的卖茶,到现在的“卖风景”。大悟精心打造的10个万亩观光茶园,依托“山水、茶、田园”资源,推动农旅融合,打造茶旅、度假、康养胜地,绘就乡村全面振兴新画卷。

以茶为媒,茶园变景区。三里镇的万亩茶山绿波如海,金鼓伴山湖居湖光潋滟。一条串联东新油茶公园、刘集左程河伴山湖居等景点的特色茶旅线路,让游客体验采茶制茶、欣赏茶艺、品味茶宴,沉醉于茶香世界。

茶山脚下,田珊珍的恋山农庄一桌难求,“茶叶公园建好以后,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农庄一天能接待四五百人。”

“有山、有茶、有风景,还有清新的空气。”田珊珍是本地人,在经营这处农庄之前,从未涉足过服务业。美丽的生态环境,是她办农庄的底气所在。去年,农庄总收入超过300万元。

昔日“抗战小延安”大悟县芳畈镇白果树湾村,如今茶香四溢,观光的游客一拨接一拨。

“今年1至5月,我们村接待游客超过1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白果树湾村党支部副书记严小裕的话语中满是喜悦。旅游蓬勃发展,不仅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更带动了周边产业的联动升级。

茶农周大姐在自家茶园旁开起农家乐:“采茶季忙制茶,旅游季忙招待,一年到头没得闲,钱包也没得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790万游客去年涌入大悟寻找“诗与远方”,当茶园里的鲜叶化作抹茶咖啡上的翠绿云顶,当26.5亿元综合产值在茶产业链上奔涌,这座大别山下的茶乡正见证着——一片叶子,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百姓捧在手中的“金饭碗”。

--> 2025-07-05 红绿黄抹白 春夏秋冬采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9502.html 1 大悟茶香天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