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三个钟头,采了26斤半牛肝菌,卖了150块。”临近中午,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李家河村70岁的朱帮启笑容满面。
在郧阳,像朱帮启一样靠山吃山、在林子里“掘金”的农民,如今已有5万多户。
去年,区政协委员韩开培在履职中发现,全区110万亩林地是产业发展的“富矿”。在当年政协全会上,他提出《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重视,并由区政协领衔推动。
在政协委员建议推动下,区政府成立林下经济产业办,出台实施方案,并在20个乡镇兴建示范区块。其中,在白桑关镇建立“林下经济协商基地”,联合省林科院编制专项规划,出台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正负面清单;组织乡镇干部、村书记和经营主体开展专题培训;挖掘6个“林+药菌油菜游蜂”融合发展典型案例,奖励带头人12万元。
白桑关镇的“试验田”里,区政协副主席李涛带队蹲点,邀请国家食用菌科学家张金霞等专家指导,探索出“林+菌药菇蜂”高效模式。如今,全镇5万余亩林下基地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亩均综合效益超2000元,带动1100余户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而在城关镇桑树垭村,村民陈玉国采收的一茬天麻就能卖2万多元。
目前,郧阳区41万亩林下经济预计年产值将突破18亿元,户均可增收1.2万元,曾经的闲置林地,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钱袋子”。(记者 可叙 通讯员 陈新才 陈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