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5日

驻村守平安 家长里短记心间

讲述人:恩施市公安局龙凤派出所民警 张晨

我是恩施市公安局龙凤派出所民警张晨,我们所地处城郊接合部,管着19个村居、近10万常住人口。这里城乡交汇、社情复杂,治安任务不轻,但全所弟兄们都憋着一股劲,要用心解开基层治理的“千千结”。

基层是公安工作的前沿哨所,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这些年,我们深耕社区警务,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把平安种子播撒到每个角落。

“驻村工作周”筑牢平安根基

城郊村多户散,所里安排13名社区警务队民(辅)警连片驻村,既优化警力,又提高效率。“驻村工作周”是市局推行的创新机制,让我们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成了群众眼里的“村干部式警察”,这三年来挺受认可。

“去驻村两头跑,工作落不实。”所长胡检常说。如今每周安排1名民警带2名辅警、1辆警车沉到村里,融警务与村务于一体,我们从“下村走访”变成“在村值守”。

6月10日傍晚,同事潘甍在龙凤村驻村时,趁村民纳凉开起反诈宣讲会。这样的院落会是驻村重点,发资料、讲案例、答疑问,把安全知识说透,还能收集社情民意。今年电诈发案率同比下降了25%,正是警民贴得近的成果。

镇上还让19名综治专干转成“村辅”,现在40%以上警力沉在村(居),社区民警全进村居两委,真正做到警力围着民意转。

“护苗解忧铺”守护少年成长

辖区有恩施高中、市三中、龙凤初中等学校,15000多名学生。近年涉校警情越来越多,今年3月,我们在三所学校设“百合花护苗解忧铺”信箱,专门收孩子们的诉求。

驻校民警每周开箱,信件分三类处理:要心理疏导的,找所里“百合花”知心姐姐;闹矛盾的,我们去学校协调;遇欺凌或安全问题的,第一时间介入。

上个月,教导员邓立杰看到学生涵涵的求助信:她朋友圈的跳舞视频被同学小倩转发,明明屏蔽了同学还是被议论,压力大得想退学。原来涵涵漏屏蔽了有间隙的小倩,对方故意转发。

我们连续两天给俩孩子做疏导,又把家长叫到一起沟通。最后小倩道了歉、删了视频,涵涵也解了心结。

今年以来,“护苗解忧铺”已调解纠纷3起,开了7场普法活动,千余名师生受益。

“传德工作室”巧解邻里纠纷

所里58岁的辅警宋传德,1995年就干治安联防,扎根基层29年,走遍18个村,练就“三熟”本领:人熟、地熟、事熟。村民叫他“活地图”,村干部说“老宋开口,火气就消”。

2023年,针对辖区民事纠纷的情况,所里成立“传德调解工作室”,把他的经验变成治理“稳定器”。

今年1月,向家村李某扩建场坝,挡了甘某等6户村民的路,双方越闹越僵。老宋顶着寒风跑了五趟,劝李某“乡邻情重过砖石”,又让甘某等人“换位思考讲情理”,最后达成协议:李某把路拓到1.4米、修阶梯,甘某他们不拦施工。签协议时,李某握着甘某的手说:“多亏老宋,差点为几块石头丢了情分!”

“矛盾像打结的麻绳,硬拽更紧,得顺线解。”老宋这话透着智慧。近两年工作室年均调解90多起纠纷,成功率超95%,治安调解类警情下降41%。

更可喜的是,老宋带出来8名年轻调解员,用“乡音调解法”跟村民唠家常、用谚语化干戈。所里还搞了“庭所联调”,让“枫桥经验”在土家山乡扎得更深。

(记者 董云舒 通讯员 胡军 李剑飞 整理)

龙凤派出所

恩施市公安局龙凤派出所地处恩施城郊接合部。近年来,该所不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深耕“派出所主防”,创新开展“驻村工作周”机制,通过警力下沉、庭所联调等举措,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守护一方平安。

--> 2025-07-05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19529.html 1 驻村守平安 家长里短记心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