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庹文佳、通讯员戴鼎、廖巍巍、张梦蝶)“现在这水多清,沟渠也通畅。以前只要下了雨,就得蹚着污水出门。”夏日清晨,大冶市陈贵镇72岁的陈大爷望着门前新铺的污水管,笑意盈盈。
这场看得见的变化,源于黄石市去年底启动的乡镇生活污水治理集中攻坚行动。行动中,黄石市住房和城市更新局立下军令状:2025年底前实现管网普及率100%、集中收集率85%以上、处理率80%以上、进水COD浓度全域达标、负荷率达标厂达15座以上。
阳新县曾经管网空白区多、破损严重,11座污水处理厂中7座负荷率长期不达标。攻坚中,省市县多级督导联动,16份整改函,倒逼出9个新建项目和23处“查漏补缺”工程。大冶某污水处理厂因进水COD浓度连续3月不达标,被扣减48万元运营费。这张全省首张绩效罚单,促使企业投资100万元更新除磷设备,实负荷率月均提升22%。
针对乡镇差异,黄石创新“城建项目推进+一厂一策”模式。大冶市灵乡镇完成全市首个20公里的全域管网移交,绘制首张乡镇污水管网数字地图,建立“运营公司+镇政府”的“双网格长制”,维修响应时间从24小时压缩至2小时,年预计节省运维成本200万元;陈贵镇依靠无人机精准定位,紫外光固化技术封堵破损渗漏点,同步新建3公里支管接入132户居民。面对镇区近40度的陡坡地形,阳新县王英镇实施“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引入真空负压收集技术,新建管网6公里、改造清淤8公里,设立24小时运维服务站,促使污水处理厂的负荷率从2.27%跃升至51.65%,惠及5800余名居民。
半年多来,一组数据见证突破:乡镇生活污水管网普及率、集中收集率、处理率均达100%,污水处理厂平均负荷率提升13.4%,多项目标已提前完成。截至6月底,黄石市累计排查管网501公里,新建及改造管网27.46公里,修复检查井11座、渗漏点36处,新建提升泵站5座,新接入户313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