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9日

种有订单 储有智能 卖有品牌

江陵“江汉大米”全链攻坚立潮头

订单种植农田。

智能仓储监控中心。

精深加工车间。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长江与汉水交汇处,7月的江陵县稻田碧浪连天。

2025年,江陵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70万亩以上,在白马寺镇、熊河镇、六合垸农场管理区和三湖农场管理区形成10万亩“江汉大米”订单生产基地。

2022年,面对品种繁杂、种植分散、加工附加值低、种粮积极性缺乏等传统难题,江陵县开始探索以“六统一”模式(统一订单生产、标准种植、价格收购、优质储存、高质加工、品牌营销)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该工程水稻种植面积从当年的20.8万亩,到2023年、2024年跃升至50万亩规模。

江陵,这片楚文化的发祥地,如今正以“江汉大米”整县推进核心产区的身份再次站上潮头。

订单刚性履约

企业稳拿优质粮源 农户收入保底还有溢价收益

清晨的白马寺镇赤岸村,种粮大户张有玉正蹲在田间,查看自家“江汉大米”订单品种青香优261的长势。

与过去凭经验选种不同,他现在手握白纸黑字的订单合同,“种子由荆州天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统一集采,价格还比市场便宜3—5元/斤。稳赚不赔,心里踏实!”

这背后是江陵县历经三年的优质粮食工程,通过统一“订单生产—标准种植—价格收购”产业链闭环,成功破解了困扰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三大难题。

破局始于2022年的品种瘦身计划。全县通过政策宣传入户、共同遴选品种、引导规模种植、统一源端供种“四步走”,将150多个杂乱品种压缩至10个以内。

“我们组织院士专家、经营主体、种植户等综合研判,带大家到试验田实地观摩,用数据说服农民。”县农业农村局生产科教股何璋介绍,经过三年优化,今年,江陵选定华夏香丝、青香优261、荆楚优89、华香优228等四个“江汉大米”主推品种,并由天时公司按品种加价0.05—0.2元/斤实行保底价收购。优粮优价的分级定价政策,让所有优质稻都卖出更好的价格。

“企业增效要以农民增收为前提,保收合同不是纸上谈兵。”天时公司总经理陈芝宏语气沉稳。2023年,推广品种源稻19和鄂中6号遇到大风天气,倒伏情况严重,企业按合同支付补贴共计845万元。订单收购的刚性履约,让农户吃下“定心丸”。

标准化种植体系的建立让农田蜕变为“流水线”。为解决种植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江陵县围绕播种育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控、技术指导、机械作业等五个环节实施“三联动”:每年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省市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与中化农业等企业合作测土配方施肥等;整合全县资源,提供播种育苗、病虫防控、机械作业等服务。水稻全生育期统一管理使亩产增加54斤,去年,尽管受干旱天气影响有所减产,但检测报告显示平均空壳率仍比周边县市区低5%—10%、亩产高100斤左右。

突破传统耕作瓶颈,政企协作打出组合拳。县城发集团联合湖北农发农事服务供应链有限公司成立湖北农发江陵农事服务公司,4月中旬已建成集育插秧、侧深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型育秧工厂;县农业局利用项目资金对“江汉大米”种植户给予政策倾斜,机插秧每亩补贴100元,将农户成本从170元降至70元。天时公司还为4个“江汉大米”品种各配备3000盘应急秧苗,无偿提供给农户使用,今年12000盘补苗全用上。

技术支撑网络同步织密。种子公司为每个品种配备属地化技术团队,县农业农村局与天时公司组建超50人的乡镇指导组,从播种到收割实现全程驻点服务。

智能仓储革命

控温控湿守护稻谷清香

江陵县储备粮食有限公司占地百亩的库区内,20个现代化仓廒内存储着清香优261、华香优228等“江汉大米”品种。

这些稻谷从田间到仓库,都要过电动扦样机的“入学考试”,从一盆样本里精准分取1公斤,在标准检验室里完成水分、杂质等全指标检测。

监控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粮仓内各项数据。公司副总经理鄢先林轻点鼠标,二号粮仓粮情跃然屏上:粮堆内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有数字传感器,最高温18.6℃,最低温7℃,均温11.5℃。稻谷的呼吸作用被精准控制,实现入库品质全程保鲜。

这场储粮革命始于2019年。企业累计投入近1700万元新建1万吨准低温仓房、改造2.4万吨准低温仓房,并为另外4.6万吨仓房安装粮仓专用制冷空调。炎炎夏季,平均粮温被控制在20℃以下,确保储粮安全度夏。

装有聚氨酯保温隔热层的粮仓内空调运转不息,打开厚重的仓门,沁凉的空气裹挟着稻谷清香扑面而来。鄢先林介绍,今年公司计划新建准低温仓两栋、仓容2.5万吨,成品粮仓1栋、仓容6000吨,2026年拟投入使用。

“以前人工检查进进出出,次数多了,总有风险,现在24小时在线监测。”公司总经理赵晓娟透露,企业于2023年投入百万元建成信息化平台系统,每个仓廒的粮温曲线清晰呈现,粮温监测、虫害监测及粮情分析等都更加高效准确。近两年来,公司投入8000万元技改成果显著:新建准低温高大平房仓4.1万吨,单批次烘干潮粮480吨烘干车间1座,实现新库区总仓容11万吨、准低温储粮覆盖率100%、监管覆盖率100%。今年,企业计划投入300万元进行氮气气调绿色储粮技术项目建设,将覆盖8个廒间、4万吨仓容。“相比于常规熏蒸,在降低工作劳动强度的同时,杜绝了高危作业的安全风险。”

过去保的是数量安全,现在守的是舌尖幸福。赵晓娟道出仓储升级的战略意义,统一优质储存,解决的是原粮质量问题。

从传统仓储到智慧粮仓,江陵县正用科技重新定义储粮逻辑,为“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打造筑起坚实后盾。

加工技术革新

400克小包装“江汉大米”售价达8元

在位于沙岗镇的江陵县巷子深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智能化车间里,金黄色的稻谷经过清杂、剥壳、碾米、抛光、色选、分级等多道工序,蜕变为晶莹透亮的“江汉大米”。不多时,同时印有“巷子深”及“江汉大米”标识的米袋在此整齐列队装箱。

这家扎根江陵28年的老牌米企,2021年耗资4000万元完成技改升级,引入日本佐竹全自动砻谷机、去石机等全套尖端设备,建有日产600吨大米智能化生产线。

“从清杂去石到抛光色选,每个环节都影响着最终口感。”总经理宋嗣雄抓起一把华夏香丝原料米,“这两年在天时公司的支持下,选种、种植、订单由他们把控,我们专注加工环节,省去30%管理成本。普通稻收购价1.3元/斤,‘江汉大米’品种高出10%,农户送粮车随到随结。”

目前巷子深米业大米单价每斤2到10元,其主推的“江汉大米”5公斤装售价为69.9元。今年,借助在武汉自建的电商团队及“江汉大米”品牌加持,巷子深米业实现线上销售额翻两倍的佳绩。

隔壁熊河镇,湖北楚宏粮油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代澳正盯着正在建设的新车间。“3000万元投入能让加工能力从8万吨跃升至20万吨,配合上高效物流,我们的大米48小时就能抵达全国食客餐桌。”

楚宏粮油执行的是16道标准化加工工序,技术的革新直接反映在市场价格上,其400克小包装的“江汉大米”售价高达8元。“每粒米的价值提升,都来自加工环节的突破。”

代澳展示着新型真空包装,他说选择这样包装主要是因为2017年7月的教训。当时,楚宏粮油将一批普通编织袋包装的大米发至广东,仅十几天就长了虫,只能第一时间重新发货,并加紧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将普通编织袋转化为真空包装。

品质提升的背后是江陵县严格的标准体系——“原粮溯源—加工管控—成品检测”全流程管理机制,而品牌效应的叠加则帮助江陵重塑产业格局。

成为“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后,巷子深及楚宏两家米企的产品均价上浮,巷子深米业2024年销售额达2.1亿元,楚宏粮油则从3.5亿元向4.5亿元目标迈进。代澳说,入围核心企业后,自己专注做精品。今年生产的8个品种里,5个是“江汉大米”品种。

除巷子深、楚宏两家核心企业外,天天旺米业作为后备力量,正引入智能仓储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破解加工损耗难题。这三家企业构成的金字塔结构,正带动全县21家加工企业实施工艺改造。

品牌聚合让“散兵游勇”变身集团军。随着江陵县“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打造的推进,江汉平原的稻香将飘向更远的市场。

--> 2025-07-19 种有订单 储有智能 卖有品牌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0856.html 1 江陵“江汉大米”全链攻坚立潮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