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吕博林 通讯员 王晶 黄訚
7月骄阳下,黄梅县独山镇黎岭村的紫玉蓝莓基地里,3万多株新引进的蓝莓苗迎来关键管护期。
“今年水够用了吧?”“够了,多亏这几口当家塘蓄满了水。”“泵站钥匙留一套,随时可以抽水。”村党支部书记王妹龙和基地负责人石亚雄蹲在田埂上察看苗情,汗水滴入沙土,脸上却挂着笑容。
蓝莓根系浅,高温天气易导致其根系停止生长、加速老化,每年7至9月的高温干旱都是“生死关”。作为黎岭村引进的重点产业项目,基地最初仅有160余亩蓝莓,用水尚能保障。2024年蓝莓基地规模扩大至800余亩,缺水问题逐渐凸显。
“当时真想撤资。”石亚雄回忆,黎岭村地势高,引水需修渠道、清淤塘、装泵站,投入巨大。
2024年底,转机出现,县里实施水利补短板项目后,王妹龙拉上镇分管干部多方奔走,今年初终于建成二级提水设施,将大源湖水引到基地。
今年清明,台风来袭,400多亩蓝莓苗面临倒伏。王妹龙组织60多名干部群众,两天时间将6万株苗木全部扶正固定,保住了苗子,挽回40多万元损失。
如今,蓝莓园已经成了村里的聚宝盆。“村里闲置的土地依托蓝莓产业,每亩流转费从20元提升到100多元。”王妹龙介绍,基地常年解决40多人就业,农忙时用工翻番,村民年人均增收超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