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曹璨
小微企业是经济的“毛细血管”,如何疏通渠道让资金直达“毛细血管”?
宜都农商行聚焦区域特色产业,用有温度、接地气的方式,让金融“活水”流入千家万户,让每一份需求都能被看见。
截至6月末,宜都农商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共计58.62亿元,惠及1021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推当地“酱草柑茶”农业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走村串户中
诞生全省首笔堰塘灌溉用水权抵押贷款
6月30日,松木坪镇茶元寺村,我省首例堰塘灌溉用水权抵押贷款业务落地。
手握贷款合同,宜都市群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干劲满满,“合作社凭借灌溉用水权顺利获得宜都农商行50万元授信。荷包不空,心里更踏实!”
业务为何率先落地茶元寺村?契机来自一次走访。
该村是宜都堰塘“三权分置”的试点村。在宜都农商行松木坪支行“六访六增”工作中,客户经理鲜于文科了解到,茶元寺村正推广堰塘灌溉用水权交易,从事种养殖业的群丰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先前回购了129口堰塘20万立方米的灌溉用水权。
“采购农机、发展农事生产,合作社肯定需要资金。”敏锐捕捉到这一信息,松木坪支行上下研究案例,积极奔走,多次到访宜都市水利和湖泊局,了解政策、完善手续。最终,突破传统抵质押模式,达成授信合作。
双“首贷”发放
知识信用变真金白银
6月5日,宜昌市首笔“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顺利发放。
“无需抵押物,仅凭商业信用就可以贷款。”看到手机里的到款提示后,湖北欧美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欧阳希敏语带惊喜。
欧美祺公司主营制药、化工。不久前,因资金大量投入原料采购,企业扩张计划放缓。没想到,宜都农商行枝城支行依托企业经营数据与商业信用,便高效为其发放75万元纯信用贷款。
次日,宜昌市第一笔“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也在宜都办理。
贷款企业宜都楚新工业搪瓷有限公司是我省独家专业生产搪瓷玻璃设备的民营企业。面对融资需求,宜都农商行分路碑支行通过湖北省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的“知识价值信用贷专区”,仅用3个工作日便将480万元纯信用贷款发放至企业账户。
信用价值贷通过科学评估模型对企业进行精准“画像”与评分,开创“信用即资产”的融资新路径,激活企业“软实力”与“沉睡价值”。
20余年贴心服务
换来“抢不走的客户”
五眼泉镇荷叶溪村,清峰园茶业有限公司拿下530吨外贸订单。
老板孙永明满脸笑意,“20个货柜共530吨精制茶要赶在7月26日前出厂,发往非洲市场。”
从小茶叶铺子到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孙永明在茶叶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2004年,创业之初,为添置设备、开拓市场,孙永明想贷款30万元。“除了信用社愿意贷款,其他银行根本进不去。”
2020年后,宜都农商行开始推广茶叶、柑橘专项信贷产品“金枝玉叶贷”。孙永明获全村最高授信额度500万元,且免抵押担保和行业定制化利率。
企业驶进发展快车道,其他银行找上门寻求合作,全部被孙永明拒绝了。在他看来,彼此信任比一时的利益更重要。
“宜都的低端茶叶产量大约3.5万吨,数字不小。”孙永明的愿望质朴而简单:稳扎稳打养活一帮工人,自己挣点小钱,帮农民把低端茶卖出去,带着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