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董云舒、通讯员邓辉、郑小柳)“有人溺水后,小朋友该怎么办?”“不能私自下水,要找大人帮忙。”近日,通城县实验学校的“爱心托管班”里,4000多名青少年同上一堂防溺水安全教育课。这堂由省应急管理厅主导设计的特色课程,正在全省3811个“爱心托管班”同步开展。
今年暑假,团省委联合18家单位推出“爱心托管班”民生工程,重点服务留守儿童、双职工家庭子女等群体。全省共设立托管点位3811个,仅通城县就设置114个,实现城乡全覆盖。托管班采取“安全看护+素质提升”模式,每班不超过40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大学生志愿者提供服务。
在通城县实验学校,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373名志愿者化身“安全宣传员”,通过案例讲解、视频展示、互动问答等形式,生动传授防溺水知识。“小朋友不能私自下水救人,要找大人帮助”等安全常识,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入孩子们心中。
省应急管理厅专门制作未成年人版防溺水手册和警示教育片,设计标准化课程体系,并录制授课视频对志愿者进行统一培训,确保教学效果。在孝感市临空区道兴社区,除安全课程外,托管班还开设古典舞、书法等兴趣课程,吸引100多名孩子参与。
针对安全风险,各地强化防控措施。孝感市临空区道兴社区组建全天候巡逻队,对鱼塘、水塘等重点区域开展巡查。通城县整合学校资源,将操场变为课间乐园,教室改成兴趣天地,让安全守护与快乐成长同行。
据悉,全省“爱心托管班”自7月7日开班将持续至暑假结束,1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从统一设计的安全课程到各地的特色服务,全省“爱心托管班”以“安全看护为主、兼顾素质提升”,既解决“孩子去哪儿”的民生难题,更用专业守护筑牢暑期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