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郑文刚 韩俊康
钢架大棚内,一行行田垄整齐排列。轻轻翻开泥土,密密麻麻的蚯蚓映入眼帘。这里,便是江陵县马家寨乡赵桥村的蚯蚓养殖基地。
“这是筛选蚯蚓的‘滚筒筛’。”养殖户曾令国在棚内指着一台运转的圆柱状机器介绍。机器转动会让泥土从高往低滚动,分离蚯蚓和土,筛选后的蚯蚓会从喇叭口排出。
蚯蚓是疏松土壤、促进植物生长的“生态工程师”。每年3—5月是蚯蚓的繁殖旺季,6—10月则迎来丰收。基地的蚯蚓常常供不应求,一部分成为湖南等地垂钓爱好者的优质饵料,另一部分经深度净化达到食品级标准,被药企采购用作提取蚓激酶、氨基酸等珍贵成分。
眼下正值蚯蚓生长黄金期,每月都能收获一茬;每繁殖一茬,曾令国就会在“料床”上铺一层秸秆、粪污等混合饲料:“只要养分充足,蚯蚓们就会安心在‘家’,不会‘逃跑’。”
在江陵,众多牲畜、禽类养殖场面临动物粪便处理难题。蚯蚓以有机废弃物为食,秸秆、畜禽粪污和食品工厂污水处理后的污泥都是它们的食物来源,这让蚯蚓养殖成为循环农业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曾令国表示,计划两年内实现养殖场地的规模化运营,预计干蚯蚓年总产值可达200万元。同时,基地还将深耕蚯蚓干品、蚯蚓粪肥、农作物销售及相关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力争三年内实现年销售额突破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