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王震 李伟 记者 吕博林
“你看,这稻田里的杀虫灯、性诱捕器,还有无人机飞防,现在种稻子早不是靠‘猛打农药’的老办法了。”站在自家农场的稻田边,湖北稻丰香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负责人程志勇笑着说。
从前,一到病虫害高发期,程志勇就心慌。如今,这些高科技24小时站岗,虫口密度降了一半多。今年,农场在黄湖种植的500亩水稻全面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光性诱捕器就装了900多个,配合智能太阳能杀虫灯,害虫数量明显减少。
生物农药的推广也让程志勇尝到了甜头。“低毒环保,对土壤和水源好,种出来的稻谷颗粒饱满,收购价每斤能比普通稻子高几分钱,算下来一亩地多赚几十块。”
让他点赞的还有无人机飞防。“以前雇人打药,一天最多管20亩,还撒不匀。现在无人机一天能喷300多亩,药液雾化细、覆盖全,农药用量少了近三成,成本降了,效率提上去了。”程志勇坦言,农场密切关注县农业农村局植保信息,病虫害预警及时,防控更精准。
“绿色防控不仅护好了稻子,还保住了好生态,你看这田埂边的杂草里,青蛙、蜻蜓都多了。”程志勇的农场成了样板,周边农户纷纷前来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