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02日

土办法守出山坳里的平安果

讲述人:丹江口市公安局土关垭派出所民警 董超

我的派出所

“街坊邻居好比捆柴火,挨着才结实,散了就烧不旺喽。”7月的丹江口市土关垭镇,我蹲在田埂上劝架的声音传得老远。2001年穿上警服后,我在武当山与丹江口水库之间的山坳里守了25年,和同事们用“土办法”,在11个村48个村民小组种出“平安果”——辖区刑事警情较2018年下降62%,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96%。

土味调解室

把法条拌着乡情喂进心里

今年开春,四方山村老张和老李为宅基地争执,我蹲在田埂上递烟,先提当年修水库的交情。见俩人火气渐消,我指着墙角老槐树打比方:“院墙回撤五寸,既不碍老张摆农具,也方便老李晒玉米。”半小时后,俩老头握手去喝和解酒。

这是“田埂调解法”的日常。所里调解室常常空着,我们更爱把“战场”设在院坝、果树下。25年调解1200多起纠纷,我总结出:法条得嚼碎了拌着乡情喂,才能咽得顺。所里请11个村的老支书、能人当“调解顾问”,教年轻民警说土话。去年小王调解婆媳矛盾,我带他看磨盘:“上下盘转着碰着才出面,婆媳哪有不磕绊的?”如今他也能说贴心话,纠纷调解成功率从78%升至96%。

铁脚巡逻队

鞋上的泥是平安的印章

我枕头下总压着双胶鞋,鞋跟磨平了三块。所里弟兄笑我:“董哥的平安,是这双鞋‘走’出来的。”每周三“全所下村日”,我们揣着民情本挨家唠:张大爷家电线该换,王寡妇家茶园要防摔,河南农机匠需帮忙搭线。哪条路雨后滑、哪户门口有坎,我闭着眼都数得清。

去年汛期,龙河村排水渠堵了,张家水漫进李家玉米地。我扛铁锹下渠清淤泥,俩汉子见状红着脸跳下来帮忙。清完我联系水利站:“这渠得砌石头岸,不然明年还堵。”冬天雪后,高速下坡结冰,我凌晨5点带同事撒融雪剂,给司机递热水提醒慢开,那段路去年冬天没出一起事故。

所里“风险台账”上90%的隐患是我们“逛”出来的:见老白路晒谷子,当天劝清;发现孩子在堰塘边玩,立刻提醒家长。村民们说:“见着警察的黄胶鞋,睡觉都安稳。”

民情日记本

3000件小事暖透心窝

我的第25本民情日记快写完了,最新一页记着:“7月26日,给独居老党员刘奶奶送降压药和鸡蛋。”25本日记攒了3000多件“小事”:提醒王大爷看管好牛,多转堰塘防孩子溺水……

这些“小事”让“老董”成了镇上最亲切的称呼,喊“董警官”的少,叫“董大哥”“董叔”的多。所里搞“代办服务”,我带头帮老人取养老金、给残疾人送轮椅,去年我办了326件,大伙加起来有1200多件。

新来的小林问:“董哥,天天干这些鸡毛蒜皮,有啥意思?”我指着墙上锦旗“小事见真心,警民一家亲”说:“你看这镇子,老人夜里敢开门,孩子放学敢独自走山路,这不就是穿警服的意义?”

如今,所里“土办法”成了“金招牌”。年轻民警学土话、记民情,25本日记变电子台账,但“把群众当自家人”没变。所长说:“咱的平安,靠‘三心’——对群众真心、办事情耐心、守平安决心。”

夕阳西下,我揣着民情本往村里走,胶鞋踩土路“沙沙”响。这声音里,有张大爷咳嗽、孩子们嬉闹、茶园虫鸣,更有警民心贴心的动静。这“平安果”,甜着呢。

(记者 董云舒 通讯员 宋建彬 整理)

--> 2025-08-02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2114.html 1 土办法守出山坳里的平安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