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8月的来凤,暑气尚未消退。第三届来凤国际藤茶大会虽已结束,但它如同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在这座酉水之畔的边城激起层层涟漪。
“绿水青山出好茶,这是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藤茶,在这个最炎热的夏天,生产了最最多的藤茶。”8月7日,藤茶大会结束的第5天,来凤金祈藤茶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方早上7时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发货的忙碌,配图中一箱箱藤茶码放整齐,等待装车。
当镜头从签约台移开,从展销现场拉远,这场藤茶盛会带来的改变,早已渗透街巷市井、田间地头,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
收获一 藤茶市场再升温
虽未亲临本届藤茶大会现场,但在4000公里外的新疆博州,湖北酉凤来硒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藤茶姐姐”杨艺琼却时刻感受着家乡盛会的脉动。8月1日大会开幕当天,她随湖北省妇联、恩施州妇联代表团远赴新疆洽谈合作。
“过去推介藤茶,要花大力气解释是什么、好在哪。如今客户一听是来凤藤茶,信任与兴趣油然而生,价格空间自然打开了。”杨艺琼难掩兴奋。大会期间,各级领导站台推介、众多媒体密集聚焦、线上线下热度攀升,让远赴边疆的团队底气更足。
这份底气直接转化成一份沉甸甸的果实——酉凤来硒公司成功与新疆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进行特色产品互通,打造联名品牌,共同开发融合来凤藤茶与新疆枸杞的系列产品,同时推动藤茶出口。
大会激荡起的产业春潮,不仅助推知名企业扬帆远航,更滋养着无数小微企业的梦想。
去年成立的湖北五溪藤贸易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参加藤茶大会便一鸣惊人,其选送的藤茶产品在全国藤茶大赛上斩获特别金奖。捧着沉甸甸的奖牌,负责人姚伟感慨万千:“这不仅是品质的金牌认证,更是打开广阔市场的金钥匙,这几天,我们正在与20多位慕名而来的长沙客商谈合作。”
这样的变化,更藏在一组组跃动的数字里:2023年,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约8.63万亩,如今已超10万亩;产品从单一原茶延伸至7大系列238个单品,保健品、日化品等样样俱全;年产值更是跃升至22亿元,2.3万户农户的钱袋子跟着鼓起来。
更令人振奋的是,今年1月,《湖北省基本医疗保险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目录(2025年)》正式将藤茶纳入医保支付体系,按甲类药品管理,患者可享受全额医保报销;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5年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立项名单中,来凤县“藤茶+生猪”双产融合模式跻身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将获中央财政1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预计撬动地方配套及社会资本21亿元投入。
收获二 土家文化走出去
“今天是我第一次穿着民族服饰主持,这是来凤土家族传统手工的织锦艺术——西兰卡普。” 第三届藤茶大会开幕式上,著名主持人欧阳夏丹身着西兰卡普亮相,她的眼中闪烁着对这片土地的热忱。自去年与来凤结缘,担任来凤藤茶推荐官以来,她早已被这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
藤茶大会从来不是一场简单的“卖茶会”,更是一场来凤文化的沉浸式“体验会”。
“树上的喜鹊叫了,土家的贵客到了,打起溜子请进来,唱起山歌迎进来……”还未踏入会场,浓浓的土家风情扑面而来,土家幺妹们在大剧院门口唱歌迎接。
喳西泰广场上,另一番热闹景象映入眼帘:幺哥幺妹们穿着土家服饰围成圆圈,屈膝、摆手、旋转,跳着土家摆手舞。不少外国嘉宾举着手机追着拍,嘴里念叨着“太震撼了”。更有连续参加多届大会的“老朋友”,早已熟悉了舞蹈的韵律,熟练地融入队伍中,与当地人一同摆动双臂。
国际藤茶大会已举办三届,摆手舞也连续跳了三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土家族摆手舞已有1200余年历史。2015年,来凤县更是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全国民间艺术(摆手舞)之乡”。
“上到白发老人,下到垂髫孩童,来凤人都会跳摆手舞。”走在来凤的街头,总能听见当地人自豪地说。如今,这根植于乡土的文化瑰宝,正借着藤茶的东风,登上越来越大的舞台,被更多人知晓喜爱。
文化的魅力更渗透到了藤茶产品的细节里。今年,来凤藤茶集团新推出的“睡达”藤茶睡眠片、“醒达”藤茶醒酒片,巧妙借用土家语中“我睡觉了”“睡醒了”的谐音命名。“我们既要叫响‘世界藤茶之乡’的名号,更要擦亮‘中国土家族第一县’的招牌。”来凤藤茶集团董事长汪天祥道出命名的深意。
正如土家族人常挂在嘴边的那句“喳西泰”(意为“好得很”),经过几届藤茶大会的传播,已成为许多参会者学会的第一句土家语,传到了更多民族和国家。
收获三 边城迎来新机遇
今年4月,在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商圈,来凤藤茶集团的首家城市体验店开业。“没有普通茶叶的涩味,喝完喉咙很清爽,再喝一口水回甘特别明显。”市民王女士初次品尝便被藤茶圈粉。
在北京、成都、重庆等地区,“来凤藤茶”的品牌广告更是霸屏当地核心商圈、景区,在全国广泛传播,“来凤藤茶,早晚要喝的茶”这句宣传语也随之出圈。
名气带来的不仅是销路,更是投资的热度。第三届国际藤茶大会签约的22个项目和协议中,除了藤茶,还涉及生物医药研发制造、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农文旅融合体验园、杨梅汁加工等多个方面。
“我们不仅看中藤茶,更看中来凤的良好生态、优质森林和丰富的野生道地中药材资源。”北京九州朴厚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藤茶大会搭建的平台让他们看到了来凤的潜力,未来将聚焦大健康产业和农文旅展开更多合作。
一杯藤茶牵线,近年来,来凤县带着藤茶、西兰卡普等“文化名片”,赴日本、马来西亚、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开展推介,推动地方特色产业与外资项目深度对接。同时借助“国际藤茶大会”等特色招商活动及外商考察契机,促成藤茶精深加工、商旅文融合、电子信息等领域外资项目签约,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的集群效应。今年上半年,来凤县实际使用外资540万美元,总量位居恩施州八县市第一。
更可喜的是人才的回流。“我们的采茶工逐渐年轻化,以前都是60岁、70岁以上的村民,如今有了更多40岁、50岁的中年人加入。”来凤县百福司镇沙道湾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向国安介绍,他同样也是返乡的一员,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继续深耕藤茶事业。
盛会落幕,回音不绝。国际藤茶大会留给来凤的,远不止短暂的喧嚣与订单。当“国际藤茶之乡”的金字招牌在城市入口处熠熠生辉,当土家摆手舞与西兰卡普在孩子的手中传承,当老乡们谈论起家乡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前景——来凤,这座武陵山深处的边城,已然推开了一扇通往辽阔天地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