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枝江魏志付500亩玉米地的高产经——

“搞农业,抠细账才能赢大账”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周莹

“亩产1644斤,同比增产196斤!”

枝江市七星台镇孙家港村,500亩玉米示范田的测产数据公布,枝江市禾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志付脸上笑开了花。

种玉米五年多,魏志付把账算得精:一亩地种一季玉米,流转费320元,买种子要80元,肥料200元,耕种收机械作业135元,加上4次无人机追肥施药60元,一亩玉米总成本要795元。

“按照玉米每斤1.15元的收购价,增产带来的效果实实在在。”魏志付感叹,“土地不会骗人,种地还得靠科技出效益。”

枝江是玉米种植大市,玉米面积25万亩,综合机械化率96.23%,位居全省前列。

近年来,枝江大力实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集成推广高性能智慧化农业机械,多方面挖掘增产潜力。目前,枝江有102个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参与单产提升项目。

枝江市农机服务中心副主任、高级农机工程师张静斌介绍,大户们种植理念更新快,接受和转化新技术的意识强,把技术落实到位的同时,引领大家跟着学、跟着干,对实现粮食单产提升整体推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禾莳农机合作社种植玉米2000余亩,是枝江玉米单产提升示范项目实施主体之一。“从智能播种到数字化田间管理,再到智能化收割作业,高产的密码,藏在贯穿玉米全周期的‘厘米级’技术矩阵中。”张静斌说。

出苗,是玉米生长早期的关键环节。“出苗一致,才能结棒均匀,方便机器收获,这是大田高产的根基。”魏志付介绍,播种环节,搭载北斗导航的复试作业播种机械化身“田间绣花工”,以直线误差小于2厘米的精度,同步完成施肥、旋耕、播种、开沟,实现土壤细碎度、株行距、播种深度精确控制,出苗率跃升至95%。

“当然,苗好跟高产丰收之间,并不能简单画等号,中后期养分补给、田间管理和机收减损都至关重要。”魏志付坦言。

今年,合作社配备了最新的大疆T70无人机,通过多光谱传感器,可以分析识别苗情、土壤氮磷钾元素含量和温度、湿度,实现变量追肥。“壮苗区精准‘控食’,弱苗区适度‘加餐’,药量减半,防效提升3倍。”

收获环节,合作社大力推广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剪刀式”摘穗配合高效脱粒,损失率低至3.5%,“只有收到手里,丰收才算真正落了地。”

科学种田,效益立显,魏志付心里有本明白账——

先看投入,无人机变量追肥,每亩省肥5公斤,节省12.5元;秸秆全量还田每亩省肥20公斤,节省50元;加上全程机械化作业,500亩用工从200个锐减至30个,节省人工费用6.8万元。总的算下来,成本降低25.1万元。

再看产出,500亩玉米总产同比增加9.8万斤,按1.15元/斤的市场价格,直接增收11.27万元,收获损失降低挽回14790斤,可增收1.7万元。两项合计,共增收12.97万元。

“搞农业,抠细账才能赢大账。”魏志付说,单看一项不惹眼,可500亩一项项算下来,都是实打实的收益。

尝到甜头,魏志付计划秋后扩大种植小麦800亩,集成应用高产技术,并牵头成立技术互助组,将这套“高产经”播撒给更多乡亲。

--> 2025-08-13 枝江魏志付500亩玉米地的高产经——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034.html 1 “搞农业,抠细账才能赢大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