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3日

红李有约

周长城

阳光正艳,驱车驶出远安县城,沿沮河西岸远当国道蜿蜒上行。过旧县,穿洋坪,扎进映沟峡谷不远,就进了红岩河流域。车窗外浮动起成片的绿意来,枝条上缀满了串串赤玉,密密层层,压得枝条谦恭地弯下腰来——这便是远安县河口乡双坪村的红李山庄了。

钻进弥漫着清甜气息的绿荫深处,枝条低垂,红李累累,触手可及。孩子们雀跃着,小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一颗饱满的果实。此起彼伏的惊叹与笑语,在林间流传。

不远处一棵李树下,人群簇拥。好奇地走近,原来是“网红光头哥”,他正手持手机,声调清亮地直播带货。他身旁的直播达人们也纷纷开播,声音此起彼伏。“光头哥”熟练地展示着枝头红李,言语间热气腾腾:“您看这果子,皮薄肉厚,甜里带一点点微酸,正是自然熟透的风味……”他擦一擦额上细汗,笑意里带着泥土般的淳朴。

徐行于累累垂枝下,目光偶然落在一棵李树旁。山庄的男主人正凝神轻抚着枝头沉甸甸的果实,黝黑的脸庞,如风雨耕耘过的土地。见我驻足,脸上漾开温厚的笑意:“远处来的吧?来,尝尝。从前这些土地种庄稼,收成全凭老天爷。”他粗糙的手指轻轻拂过一颗浑圆饱满的红李,“现在,科学是咱真正的靠山。这果子,每一颗都是因土地和科技连上了亲缘,才长成这般模样。”

庄主沧桑的言语,道出了红李山庄背后深藏的岁月。十二载春秋,红李山庄默默深耕种植技艺,从蹒跚摸索到自成体系,终迎来“年产40万斤”的丰硕成绩。果园深处,那些悄然运转的滴灌系统、精心调控的肥料配比、疏密有致的剪枝痕迹,皆是土地与科学结盟的铿锵回响,科技已将农业从“靠天吃饭”的古老叹息里唤醒,使丰产不再轻易坠入“丰收不丰盈”的深渊。

山庄助农联盟的摊位旁,有邻村带来的土鸡蛋、菜籽油,当地酒厂酿制的红李佳酿也同台亮相。一颗红李的闪亮“出圈”,成为撬动乡村命运的支点。

--> 2025-08-13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054.html 1 红李有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