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徐思弘、通讯员陈启真、陈醇)立秋时节,在湖北布莱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崭新的设备轰鸣着吐出高耐磨刀锯材料。“耐磨性提升3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技术总监的兴奋溢于言表。
而一个月前,这家从四川引进的企业还因500万元设备款缺口,卡在量产关口,新技术量产险些“难产”。
咸宁农商行桂花支行行长郑瑾带队吃透厚厚的技术报告,5个工作日内便将500万元信用贷款注入企业账户。如今,20名新招工人忙碌不停,月增产3万片的机器正开足马力。
同样享受到金融“及时雨”的,还有咸安区的“隐形冠军”湖北中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12年间,这家从初创企业成长为全国铝单板建筑行业龙头、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获得咸宁农商行1.5亿元信贷支持。“从土地平整到厂房建设,资金链始终没断过。”今年5月,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启动,建成后,这条补齐上下游的产业链将带来4亿元年产值和500个就业岗位。
产业兴则百业兴。咸宁农商行紧扣市政府“5+5”现代化产业体系蓝图,以“三个突破”重塑科创金融逻辑:担保破界,信用贷款额度提至1000万元,与三大省级担保平台联动增信;产品破圈,创新推出“园区联合贷”“人才贷”“成长贷”等定制化产品;风控破局,贷款期限最长延至10年,企业成立半年即可申贷。
“新材料企业要突围,我们的金融服务就得跟上趟。”咸宁农商行副行长李敏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20余家新材料企业的技术瓶颈与资金需求。截至7月,咸宁市67家新材料企业已获得2.52亿元“金融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