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不仅水好浇了,就连收割粮食、运送物资也方便多了。”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现场,笔直的机耕路向前延伸,整齐的沟渠轮廓初显。
汀祖镇凤凰村欣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董师傅熟练操作大疆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肥,每平方米误差不超过5%,亩均施肥约15公斤,均匀度远超人工。“自从进行了高标准农田改造,种田再也不是什么难事。”
鄂城区自2011年启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45万亩,实施项目21个,累计投入资金近3亿元。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鄂城区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以村为单元,先流转、后建设,有效破解土地细碎化难题。目前,全区已完成“小田变大田”5000余亩。22个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基本实现整村连片推进。
202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6.89万亩,总产量7.11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去年,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359元,同比增长6.7%,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
鄂城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在长港镇、杜山镇重点打造2000亩以上的市级高标准农田示范样板区,在泽林镇建设1000亩以上的区级示范核心区,其他各镇分别建设不少于500亩的镇级示范点,辐射带动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整体跃升。
(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李文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