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

弃高薪归乡当支书

种得满坡富民药 主动退股让乡邻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郭崇乐 通讯员 李光军 梁凯铭

荆门市东宝区仙居乡新屋村,丘陵间的药苗舒展枝叶,酝酿新一轮的丰收。

2021年前,新屋村账本上赤字刺眼,集体土地被不合规发包、私自占用或闲置多年,近300亩土地资源迟迟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

在“能人回归”的号召下,在外任职项目经理、年薪20余万元的李晶放弃职位,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集体资源岂能无偿私用?林地经营权必须收回!”面对承包老板气势汹汹地上门,李晶毫不退让,拿出文书证明。在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的支持下,近200亩山林重归集体怀抱。

处理“到期不还”的地块时,李晶与村干部们逐户上门,掰着指头讲政策、算大账,温和地劝服村民将土地归还集体。

土地收回后,新屋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村两委3名干部和2名党员带头,成立荆门市奕杭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启动资金凝聚着破局的决心:村集体出资5万元占股55%,5名股东各出资1万元占股8%,管理股占股5%。

合作社成立之初,资金捉襟见肘。他们靠着“赊”字诀起步:种子、化肥、机械作业费、人工费等先“赊”来,待秋收再结算。

靠着这股韧劲,紫薯、芝麻、玉米轮番上阵,当年收入20余万元,村民在家门口挣到了8万多元的务工收入。“去年,在合作社带动下,村集体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带动群众自发种植200余亩,年产值约560万元。”合作社成员介绍。

事业蓬勃发展之际,李晶却做出了一个令人不解的决定,由他提议并获得通过:合作社回收包括自己在内的5名股东原始股本,每人仅保留象征性的1%个人股,95%的股份归于村集体所有。

产业站稳脚跟,李晶“让利退场”。看着中药材基地从荒坡变成“宝地”,面对“为他人作嫁衣”的不解,他只说:“看着乡亲们在地里实实在在挣到钱,这就是全部意义。”

--> 2025-08-16 弃高薪归乡当支书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451.html 1 种得满坡富民药 主动退股让乡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