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刘睿喆 杨子雯
清晨5时,枣阳市新市镇山头李村一片寂静。50岁的陈善云已开始忙碌:给20多头黄牛喂草、清扫牛棚,为全家老小准备早饭。
这是陈善云嫁入李家28年里一个平凡的早晨。在这个由残疾和病弱组成的特殊家庭,她用坚韧的双肩为三个家庭支撑起生活的信念。
1997年,22岁的陈善云带着2岁的儿子改嫁至此,面对丈夫左手先天残疾,大伯哥腿部残疾,年迈的公婆卧床不起的困境,她没有嫌弃:“好日子都是过出来的,只要吃苦耐劳,就有奔头。”
2001年,陈善云怀孕期间,婆婆却查出癌症晚期,她照料婆婆时突然临产。望着初生的婴儿,陈善云满是欢喜。但天有不测风云,一纸脑瘫诊断书击碎了她的梦,“这个孩子留下来也活不到成年,你要有心理准备。”尽管陈善云每天为其做按摩和康复训练,孩子仍在23岁时离世。
2007年,腿部残疾的大伯哥与智障妻子生下侄子侄女,陈善云主动承担起抚育孩子的重任。“都是一家人,何必分你我。”在她的悉心呵护和教育下,长子李林昌已是村党支部委员,侄子李昌昌去年以新市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襄阳四中。
2020年,李家姐夫病故,留下患有间歇性精神病的姑姐李富荣独自生活,陈善云再次揽下重担,与丈夫6年如一日照料,每周固定送去必需的蔬菜、米面油等生活用品,隔三岔五接回家中照顾。
2015年陈善云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还是要靠自己,我们有手有脚,不能让人看扁。”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陈善云决心发展养殖业。
天不亮就起床割草、喂食,与丈夫一起清理牛羊粪,春夏秋冬从未间断。在各种政策帮扶下,如今她的养殖场常年黄牛存栏量20多头、羊40多只。陈善云还捡起祖传酿酒手艺,在家中酿制地封黄酒,年产黄酒、米酒5000多斤,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
2025年7月,陈善云被评为“襄阳好人”。“日子再难,一家人在一起就是福。”看着孩子们成材,养殖生意红火,这个家终于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