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6日

积累 架构 升华

——初中生突破写作困境的三重奏

枣阳市实验中学教师 苏维涛

初中生在写作时常常面临“无话可写”的困境。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要突破这一瓶颈,需培养学生三种可贵的精神品质:蚂蚁搬家的积累精神、燕子筑巢的架构精神、蜜蜂酿蜜的升华精神。

一、积累如蚁:聚沙成塔的素材储备

素材匮乏是写作的第一道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像蚂蚁搬家一样,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我常给学生讲两个例子:苏轼自幼养成的抄书习惯,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汪曾祺坚持观察生活,连街边小贩的吆喝声都记录在册。正是这种日积月累,才成就了他们后来的文学造诣。

积累素材后,更重要的是学会整理运用。明代张溥“抄书七遍”的记忆法,当代作家贾平凹随身携带笔记本的习惯,都告诉我们:要将零散的素材分门别类,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才能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二、架构如燕:精心构筑的文章骨架

有了素材,如何搭建文章结构?这需要像燕子筑巢一样精心设计。司马迁写《史记》时,从史料中精选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对意象进行反复提炼。这些都说明:好文章不是素材的堆砌,而是精华的萃取。

文章结构要服务于主题表达。陶渊明《桃花源记》的顺叙结构自然流畅,苏轼《赤壁赋》的布局旷达深远。这些经典作品告诉我们:好的结构就像燕子筑巢,每一根枝条都要恰到好处,才能让文章脉络清晰、衔接自然。

三、升华如蜜:反复酝酿的思想结晶

文章有了素材和结构,还需要思想的深度。要像蜜蜂酿蜜一样,经过反复酝酿。曹雪芹写《红楼梦》时融汇了丰富的百科知识,李清照的词作随着人生阅历不断深化。好文章需要广采百花,才能酿出思想的甘露。

深度思考是写作的关键。王阳明“格竹求理”的执着,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追求,史铁生对生命的深刻叩问,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的沉淀,都诠释了一个道理:唯有真情实感和深入思考,才能让文字打动人心。

写作是一门需要终身修炼的艺术。李商隐诗歌的含蓄隽永,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感,都展现了文字的艺术魅力。老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经典,在写作中注重修辞的运用、语言的锤炼和表达的创新。

写作之路虽然漫长,但只要培养这三种精神:像蚂蚁一样勤于积累,像燕子一样善于架构,像蜜蜂一样精于升华,就一定能突破写作困境,让平凡的生活点滴化作动人的文字篇章。

--> 2025-08-16 ——初中生突破写作困境的三重奏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467.html 1 积累 架构 升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