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树浓荫蔽日,紫荆花火热绽放,梅树繁花似锦……行走在黄冈大地,这样“抬头见绿”的景象随处可见。
黄冈市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和湖北省生态大市,也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生态屏障。
近年来,黄冈市聚焦科学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精心实施国土绿化质量提升行动,扩绿提质并举,全市40%以上的退化林得以修复,2024年共完成营造林89.6万亩,完成面积全省第一。
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以来,黄冈市围绕“主城崛起、两带协同、多点支撑”发展布局,全域推进绿色生态建设。
通过播绿、建绿、挤绿等方式将城区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打造成迷你版公园,实现推窗见绿、移步即景。同时制定国土绿化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统筹推进山体、城区、镇村、通道、水岸等七大重点区域绿化,并将此行动建设目标纳入市级林长制督查考核范畴。
黄冈现有林地1155万亩,森林覆盖率43.7%,虽然森林规模不小,但存在树种单一、结构单薄等问题,由此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抵抗病虫害能力弱,生态系统不够稳定。
以感染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树种马尾松为例,黄冈现有479万亩,占森林面积的41.8%,一旦感染松材线虫病害,将很快死去,失去原本的生态功能。
当地启动林分林相改造三年行动(2024—2026年),出台林分林相改造提升技术指南,计划完成退化林分改造101.7万亩。目前,已实施松材线虫病一体化治理项目9个,统筹国土绿化项目推进林分林相改造94.7万亩。
同时,出台乡村绿化建设管理指导意见,制定乡村绿化指引,创新举办全市乡村绿化专题培训班;并统筹资金推进荒山绿化攻坚,2024年完成4.9万亩,推动森林质量与生态功能双提升。
总投资7.9亿元的黄冈市大别山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项目、总投资3.1亿元的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0.45亿元的省级国土绿化流域治理试点示范项目、总投资26.09亿元的油茶扩面提质增效项目……一个个林业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 (通讯员 刘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