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辛琰 黄宇
鹤峰县燕子镇石龙洞村种薯繁育基地育苗大棚,四层立体育苗架整齐排列,银色灌溉管线纵横交错。智能终端屏幕上,各项数据实时跳动。
“这些幼苗喝的是定制营养液,住的是恒温恒湿‘套房’。” 湖北百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向才安介绍,全靠这套系统精准调控,种薯成活率可达95%。
曾经,燕子镇的马铃薯品种单一,种薯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为此,燕子镇联合恩施州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在石龙洞村建立种薯繁育基地,运用茎尖脱毒技术,培育出抗病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种薯“米拉”,产量比普通种薯高出20%到30%。
然而,新问题又来了。“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土地闲置现象严重。且这些地块零散分布、面积小,难以规模化种植。”石龙洞村党委副书记田少林回忆。
为解决这一难题,燕子镇推行“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渠道,合作社负责土地整合和协调农户,共同建设马铃薯种植基地。同时,发力马铃薯精深加工,提高土豆附加值。
“工厂今年5月全面投产,主要从事炕土豆、锅巴土豆和薯片的加工,预计本年度产量可达2000余吨。”向才安介绍,通过精深加工,马铃薯的附加值能实现3倍跃升。公司将增加薯条、土豆泥的生产线,持续拓展产品矩阵,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马铃薯产品品牌。
种得好更要卖得好,燕子镇正锚定数字经济赛道,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培育一批懂市场、善运营、能带货的本土电商人才,利用头部平台的流量优势,让小土豆突破地域限制。如今,燕子镇土豆产业综合产值超200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超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