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0日

应城畅马村——

田间来了数字哨兵

烈日当头,应城市田店镇畅马村,糯稻种植大户李军忙着观察水稻长势,“稻子饱满壮实,看这长势,再有半个多月,就能丰收了。”

2014年,李军结束外地打工生涯,回到老家田店镇,购买两台农机,扎进田里当起了农机手。2018年,他流转300多亩土地,成立合作社,开始种植糯稻。“刚开始的时候,全靠自己摸索,每亩产量在1000斤左右,效益始终上不去。”

转机出现在2020年,应城市与省农科院开展深度合作,共建专家大院示范点、农业科技“五五”工程示范村。畅马村建成5000亩的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试验示范基地,一项项新品种、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

抓住机遇,李军与省市专家紧密合作,种植优质糯稻新品种,应用侧深施肥等高产高效技术模式。“靠着科技种田、专家指导,我们的糯稻平均亩产达到1300斤。”丰收托底,李军劲头越来越大,合作社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亩。

稻田不远处,一套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静静矗立,摄像头全天监测稻田,“它是这里的‘虫情哨兵’,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都逃不过它的眼睛!”李军说,依靠智能监测,统防统治效率提升了数倍。

在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市植保站站长张正洪轻点鼠标,农作物病虫害远程监测系统电子屏上,农田的土壤墒情监测曲线、病虫害预警模型等数据实时更新。张正洪说:“系统每10分钟自动采集一次虫情,AI识别害虫种类及数量,数据通过云端上传,生成防治建议,病虫害预报准确率提高至90%以上。”

“科技让种田变得可控可期。”应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组成员、总农艺师杨志远介绍,聚焦“藏粮于技”,应城构建起“试验示范+技术推广+产业融合”的创新体系。如今,畅马村水稻品种优质率100%,水稻增产5%以上,物理生物防治率100%,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标准。

(记者 周莹 通讯员 刘佳文)

--> 2025-08-20 应城畅马村——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751.html 1 田间来了数字哨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