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通讯员 金周 张兵
7月25日,兴山县黄粮镇户溪村六组的韩大叔把4棵碗口粗的柏树扛到邻居韩婆婆的院里,“说好对半分,树放这儿了。”
这场因耕地整改引发的纠纷,在小组长万卫知的调解下画上了句号。
去年,黄粮镇开展耕地流出整改,韩婆婆家一块荒了10多年的地被纳入整治范围。挖掘机清理时,地里自然生长的杂树倒伏在地。69岁的韩婆婆无力搬运,邻居韩大叔主动帮忙:“树我帮忙弄回去,咱俩对半分。”
今年7月,韩婆婆突然多次找韩大叔讨要树木。“她一口咬定没有说过对半分,就是韩大叔把她的树都弄回家了。”村党支部书记杨丽华说。
村干部三次调解未果。派出所民警上门调查,但因老人拒不配合,调解陷入僵局。
万卫知利用同组居住的优势,连续两晚到韩婆婆家中唠家常,终于韩婆婆同意配合。
7月20日,老万将双方带到原来砍树的地块。“韩婶,老韩把您田里的树弄回家差不多一年了,您之前为什么不反映呢?您给我说实话,是不是你们两家平分的。”老万问。
“是这样说的,但我先没注意田里还有8棵柏树,后来别人告诉我才晓得,我1棵都没分到。”韩婆婆说。
韩大叔坦言,“杂木都劈成柴了,就8棵柏树留着放在后院里。”
老万带着两人到韩大叔家后院,从柴堆找出柏树8棵,在村委会调解员见证下,韩大叔当场退还4棵。
看着老韩和韩婆婆签订的调解协议,老万搓着晒黑的脸笑:“磨盘虽小,能把疙瘩碾碎就行!”
老万说的磨盘,是近年来黄粮镇大力推行的“水磨工作法”——以党支部为核心,划分湾组、屋场院落,下沉最小单元,建立治安微闭环。
数据显示,自“水磨工作法”推行以来,村民小组长年均上报矛盾隐患148条,86%的纠纷在组级层面化解,同比提高37%,邻里纠纷调解时长从原来的13天压缩至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