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3日

咸丰抹茶初长成

(通讯员 李维君 摄)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江车 通讯员 邢艺馨

晨雾未褪,咸丰县清坪镇把界村茶园升腾起淡青色烟尘。茶农手持茶叶采收机,切割刀片带起的茶青簌簌落进收集袋。正午,采好的茶叶已经送上碾茶加工生产线,加工成抹茶原料后销往全国。

“咸丰是中国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富硒白茶县,连续5年荣获全国茶业重点县域,正在向抹茶、茶饮新赛道进军,将其作为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方向,全力推动‘名优茶出省、大宗茶出海’。”咸丰县委书记郭玲表示,抹茶产业正呈现提质增效、高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秋茶采收季,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走进咸丰,见证咸丰抹茶产业初成。

缘起

细算成本账 增收千元起

“国内抹茶消费市场方兴未艾,抹茶可稳定供应给烘焙、饮品、高端零食等企业,融入现代食品供应链,抗市场波动能力更强。发展抹茶是错位竞争、开辟蓝海的有效途径。”咸丰县茶产业发展专班负责人黄忠一语道破,传统名优茶更依赖品牌溢价和渠道推广,受经济周期影响大,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成本却居高不下。

咸丰白茶素有茶中“白富美”之誉,清明前后采制的鲜叶,每公斤价格高达100元。但白茶的黄金采摘期不足两个月,采茶工常年短缺,不少茶叶难在最佳时节采完,成了当地茶企老板心头的疙瘩。近几年,每到黄金采摘期,便有上千名邻省采茶工赶来支援,成了采收场上的生力军。

市场规律向来由需求主导,人工采茶的旺盛需求,也顺势推高了用工成本。

“尤其是夏秋茶,人工成本占所有成本的一半,基本没什么利润。”咸丰县绵羊洞九香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钟武军,每年都受这个心病困扰。

今年秋茶采收,钟武军的心病总算解了。“跟往年不一样,今年秋茶作为抹茶原料,无需顾虑采收时破坏鲜叶品相,机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他介绍,根据镇上抹茶加工企业的订单需求采收,不仅不用抢时间,也降低了运输和销售成本,每亩利润增加1000元左右。

不仅种植户尝到甜头,采茶工也从中受益。“早先采绿茶全凭一双手跟茶丛较劲,手指磨得发亮,顶破天采200斤;现在一天轻松采800斤不在话下。按每斤5毛钱算,一天稳稳赚进400块钱。”采茶工刘孟权满心欢喜。如今机器突突往前推,鲜叶哗哗往袋里落,采茶工解放了双手,也富了荷包。

从市场需求的精准捕捉,到产业布局的前瞻规划,再到农户利益的深度绑定,每一片翠绿的茶叶都承载着市场的期待,每一份增长的产值都凝聚着农户的笑脸。发展抹茶产业,是咸丰立足市场需求、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

底气

富硒茶园阔 抹茶价更高

对抹茶产品而言,原料的洁净度与农残控制堪称生命线。作为全茶粉制品,抹茶将茶叶的所有成分完整呈现给消费者,这让产地的生态禀赋变得至关重要。

武陵山区腹地的咸丰,正以独特优势改写着行业格局。这里温润的气候、充沛的雨量与缭绕的云雾,构成了天然的生态屏障。而土壤中富含的硒元素,更为抹茶产品注入硬核健康卖点,形成难以复制的科学背书。

当武夷山脉的硒资源同样丰饶时,为何加工企业纷纷将目光投向咸丰?恩施州咸丰县新果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柴荣建的答案颇具说服力:“此前基地仅有单一原料品种,入驻咸丰后,我们已新增中茶108号、龙井43号等5个优质品种。”

品种丰富背后,是咸丰茶产业的深厚积淀。“咸丰拥有28.3万亩茶园,茶叶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五。咸丰连续开展三届白茶节,通过产业展示、产销对接、文化交流等形式,推动白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效显著,中国富硒白茶县与中国茶业百强县的称号实至名归。”咸丰县副县长程俊毅道出其中奥秘,“庞大的种植基底,让多元品种得以齐头并进,为抹茶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选择。”

市场需求的变化更凸显了这种优势。随着抹茶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产品形态日益多元,新果茶业去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0%。

“现在能根据客户订单,用不同品种定制抹茶,溢价空间比单一品种高出不少。”柴荣建介绍。

如今,新果茶业在咸丰已建成1200亩抹茶原料基地,政府出资建设的一期4800平方米厂房已投产,3600平方米的二期工程正加速推进。今年4月启动的两条抹茶碾茶生产线,在春茶季就已实现50吨抹茶原料与350吨鲜叶的销售佳绩。

从生态优势到品种集群,从规模效应到产业配套,咸丰正以多维合力,成为抹茶加工企业眼中的黄金产地。

发展

企业拎包住 农户零支出

“今年初,这里的厂房还是一片空地,4个月时间就能赶在春茶采收前投入生产,咸丰做到了。” 森林抹茶(湖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鄢东俊的感慨,道出了咸丰发展抹茶产业的惊人效率。

这份效率背后,是政企协同的强大合力。去年12月23日,森林抹茶与咸丰县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总投资1亿元的抹茶生产基地项目落地小村乡。按照规划,一期将建设4条生产线,实现年产能200吨、年产值2000万元;二期、三期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最终达成3000吨年产能、3亿元年产值的目标。

“不仅是效率,更有真金白银的支持。一期厂房建设和1300万元的4条生产线设备都是政府出资。”鄢东俊介绍,今年企业将自主投资,新增4条生产线,匹配1000吨的加工产能,近期联合县农业农村局赴日本、韩国考察,计划引进研磨设备,提升精深加工能力。

加工端的快速推进,倒逼种植端同步升级。抹茶原料种植的关键在于铺设黑色遮阳网,这种遮阴栽培方式能让茶树处于适宜的漫射光环境,减少光合作用,增加氨基酸和叶绿素含量,茶叶色泽更绿、口感更佳,身价自然倍增。

咸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兴华介绍,为破解种植难题,咸丰对2025年新建的标准化示范抹茶原料基地(棚架式遮阳覆盖)给予每亩3000元一次性补助,一般原料基地每亩补助1500元。

“即便如此,茶农对新兴种植方式仍有顾虑。”咸丰县清坪镇党委书记黄顶昌对村民的顾虑表示理解,为了推进抹茶原料种植,镇政府通过院子会、小组会等形式和茶农算起增收账,并承诺遮阳棚费用不用茶农花一分钱,政府每亩补贴1500元,剩下的均由乡投公司以入股分红形式出资。

种植技术方面,咸丰县农业农村局与恩施州农科院签订科技服务协议。

“今年将陆续做3批次实验,包含施肥、修剪、覆盖等全过程。”恩施州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梁金波介绍,明年将通过实验结果,出台咸丰抹茶原料标准种植方案,通过规范化种植进一步提升原料品质。

从厂房拔地而起到种植技术攻关,咸丰正全链条发力,推动抹茶产业向更高质量迈进。同时,推动中茶湖北公司在咸丰成立外贸出口公司,在非洲塞内加尔筹建“海外前置仓”,对出口的大包装茶叶进行储存和小包装再加工,向非洲塞内加尔出口大宗茶45吨,出口金额14万美元,实现近5年茶叶出口破零。

“到2027年,全县抹茶原料基地目标达到3万亩,抹茶产量达到1000吨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咸丰县委副书记、县长覃正炜表示,将实现茶农增收、茶企增效、产业增色的多方共赢局面。

--> 2025-08-23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3981.html 1 咸丰抹茶初长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