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县白马寺镇黄淡村水产养殖基地,200余亩连片鱼塘水波荡漾,丰河水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朱光涛正撑船巡塘,查看鱼、鳖生长情况。
“我们采用鳖鱼与四大家鱼混养模式,年投放鱼苗超4万斤,显著提升了亩产效益;坡面种植还可增收两三万元。”朱光涛介绍。
基地的生态循环系统令人眼前一亮:建设两个备用池,养殖尾水经净化后循环使用,基本实现“零排放”。轮换抽水干塘的作业方式既保证水质,又避免外排污染,形成绿色养殖闭环。
此前,基地长期受困于零散经营的“顽疾”。2022年以前,当地鱼塘由16户农户分散管理,因塘块碎片化、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甚至连年亏损。
转机出现在黄淡村的破局行动,村集体抓住政策机遇,利用衔接资金深度改造鱼塘:将零散小塘合并为大塘,把浅塘挖深扩容,并构建标准化养殖环境。改造后,村里引入丰河水产品专业合作社整体承包,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近20万元。
为夯实产业基础,黄淡村同步升级配套设施:村主路全程硬化,方便大型运输车辆通行;专用变压器和排灌泵站保障水电稳定供应。
硬件提升让产品销路全面打开,基地鱼类不仅畅销仙桃、洪湖、武汉等地,大规格的草鱼更是远销广州市场。
“盘活资源只是第一步,我们正在谋划延伸产业链条,让富民强村的路子越走越宽。”村党总支书记张先喜表示。(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杨靖怡 倪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