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旧司镇党委书记 刘阳
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旧司镇板沙界村,我沿着新修的红色旅游公路蜿蜒而上,只见土家族木制古房改造的民宿已迎来不少访客。
院落里,9户村民正喜滋滋地接过分红款——这钱来自闲置屋舍蝶变而成的“致富民宿”。邓柱成老汉捏着4360元分红,脸上的每道褶里都攒足了笑意:“坐在屋里领分红,这光景以前梦里都没有。”听到这话,我的心里也暖暖的。
板沙界这抹“红”早已融入了百年血脉。1926年秋,张昌岐等共产党人点燃了鄂西南的革命星火,300余名农民打响了恩施由党领导农民起义的第一枪。如今,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赋能遗址修缮,隐映林间的古寨墙、练兵场等重焕生机。遗址不远处,是2200余平方米的现代政治生活馆,它如磁石般吸引着来自八方的游人。各级党组织纷纷汇聚于此重温初心,普通游客亦在游步道上驻足凭吊,历史深处的星火淬炼出今日板沙界沉甸甸的精神滋养。
村民刘学成的幸福最是立体。他将老屋一分为二,前院成了游人下榻的雅舍,老伴邹银玉受聘为“管家”,每月有固定收入还能灵活出勤;后院自家安居。清点分红时,他笑声爽朗:“分红加‘管家’的工钱,老宅真是座金山。”
看着乡愁载体终成致富资本,我打心底里高兴。镇里引入公司化运营机制,9户民居改建为34间特色民宿,旺季一床难求。村民变身保洁员、帮厨、民宿管家,口袋里的分红、工资慢慢多起来。
板沙界的实践启示我们:唯有将土地与人心的根基牢牢守住,才能赋予乡村持续跃升的动力。这片曾经只属于战斗号角的土地,如今因“红色家底”焕发的勃勃生机,真正兑现了老区人民对“富”的梦想传承——在红色旗帜漫卷之处,老区乡亲的日子正一天甜过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