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06日

四十年三代同堂不分家

阳新鲁山村艾婆婆公平治家经

晌午,阳新县王英镇鲁山村,76岁的艾翠云在院里翻晒豆角。阳光洒满院落,三个儿子家中衣物挂在檐下,虽多却井然有序。堂屋里,刚刚挂上的“五美家庭”牌匾,熠熠生辉。

这个三代同堂、四十年未分家的家庭,是村里一道独特风景。“养儿如秤砣,偏一丝都不成。”擦拭着门前的条凳,艾翠云的话朴实却有力。中年丧夫后,她独自扛起家庭重担,将三个儿子抚养成人。如今,大儿子和三儿子在外务工,二儿子因腿疾留在本地景区工作,尽管儿孙们职业不同、经济条件有别,这个大家庭却从未红过脸、拌过嘴。问及治家秘诀,艾翠云和儿媳们异口同声:“全靠‘公平’二字。”

在艾家,公平是浸润着温度的体谅。儿媳们说,婆婆给孙辈分糖果、零食,永远按户数均等分配;逢年过节备物资会依小家庭需求调整。这种“有温度的公平”悄然影响着家里每个人:孙辈从不为争抢东西哭闹,妯娌间常互换衣裳,还会捎上新鲜蔬菜、干货。“艾家院里的笑声,就像秤杆上的星子,亮堂又实在。”邻居王伯的感慨,道出了村民们的共同看法。

从自家院落到邻里乡间,艾翠云的善念画出了温暖半径。她家门前常年放着两张条凳、一壶凉茶,暖水瓶上贴着“茶水自取”的纸条——路过的采茶工、收废品的老人,走亲访友的村民,都能在此歇脚解渴。“十几年前走山路去镇里,到这儿渴得快撑不住,艾大姐递来的一碗井水,比蜜还甜!”回忆往事,村民老赵仍记忆犹新。

更让邻里敬佩的,是艾翠云的“自尊式友善”:受邀聚餐必付饭钱,帮邻里却不越界。“情分是情分,规矩是规矩,这样相处才长久。”这是她悟出的邻里和睦之道。

“五美家庭”牌匾挂上墙,艾翠云看得很淡:“评上了是乡亲们抬爱,过日子还得靠心实。”但她的治家理念和待人之道,早已走出小院,成为王英镇乡风文明建设的“活教材”。村党支部书记鲁敦星特意将艾婆婆的“公平治家三则”——“分利不偏倚、帮困不越界、待人不折尊”整理出来,印进乡风文明手册发放给每户村民;镇妇联以艾家为基地开设“婆婆课堂”,邀请艾翠云分享治家经验,不少村民听后主动学着调解家庭矛盾、改善邻里关系。

暮色渐浓,看着院落外炊烟袅袅的村落,艾翠云质朴地笑着,“家家灶火旺了,社会这口‘大锅饭’才香哩。”

(记者庹文佳 通讯员李文博、陈际际)

--> 2025-09-06 四十年三代同堂不分家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5358.html 1 阳新鲁山村艾婆婆公平治家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