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王娇容,是汉川市麻河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的一名志愿者管理员。这间小小的书屋,装满了乡亲们的喜怒哀乐,而我有幸守护着这一方天地。
2011年初,书屋里的书架东倒西歪,书籍卷边发霉。有一次大雨,窗边书架漏水,几本新买的《水稻种植技术》被泡坏,我蹲地吸水时忍不住落泪。那晚我下定决心整改:请木工装挡雨板,自掏腰包买除湿袋,还做了块红漆留言板收集乡亲需求——刘大叔要养鸭技术、张大姐为闺女借作文选,连孩子都写下想要的书,留言板成了“民心板”。
最让我纠结的是借书规则。起初借书需押身份证、限借两本。有一次陈大叔来借《智能手机操作指南》,学习跟外地儿子视频,可他没带身份证,急得直搓手。看着他期待的眼神,我心一软,让他在登记本上按了个红手印。三天后他拎着草莓还书,笑呵呵地说:“我跟儿子视频上啦,他说我学得挺快!”
从那以后,我改了规矩:熟面孔签字即可借。张奶奶借菜谱后,还书时端来自制桂花糕;上个月华中农业大学志愿者捐来少儿绘本,豆豆看中破了封皮的《海底世界》,我帮他粘好。他紧紧把书搂在怀里,认真地说:“王阿姨,我会给它包上书皮的!”
如今的书屋热闹非凡:清晨老人看报,午后孩子围坐绘本角,傍晚种粮大户讨论农技。某天我听见豆豆奶声奶气读《海底世界》,觉得所有付出都值了。
十五年一晃而过,书屋像棵慢慢长大的树,乡亲们来此汲取知识、分享温暖。我知道,自己守着的不只是一间屋,更是大伙儿心中的一片晴天。(汉川市麻河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管理员 王娇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