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徐思弘 通讯员 覃丹 章东鹏
阅读提示
火烧坪的夏,从没像今年这样“热”过。
“最火的一天,4500多辆汽车上山避暑。客房全部订满,草场上搭起的帐篷多得像星星。”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地处深山,通往山外的崎岖曾让这个海拔1800米的高山小镇深陷贫困。穷则思变,火烧坪人依靠高海拔优势,种植反季高山蔬菜。
第一次创业,让老百姓摆脱贫困。然而,当越来越多高山蔬菜涌向市场,产业瓶颈悄然出现。
转机来自山外吹来的“避暑风”:火烧坪人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开始了第二次创业——
一场由“凉”到“热”的产业跃迁
山风“变现”,30年老菜农转行民宿老板
种了三十多年蔬菜的邓发德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舍得花60万元打扮自家的石头老屋。
连续几个夏天,不少外地游客来到火烧坪,住石头房、吃农家饭。
发现城里人愿意为“清凉”买单。惊喜之余,邓发德也蠢蠢欲动。
机会来了。2023年2月,乡党委书记张国伟带队,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借鉴乡村旅游经验。
在外参观既开眼界,也让大伙有了方向和信心。看准了就干,3月,首批外出参观的10户村民中有6户开始动工装修。
听说父亲再创业,邓发德的两个儿子鼎力支持,出资改水改电、采购家具、重整厨房。
“起点不能低,要做就做出品质。”身为大漩涡片区家风建设委员会会长的邓发德提议,将本地风行的孝善文化注入民宿建设。
厚德居、仁善居、扬善居……家家户户挂起崭新招牌。这些承载着“孝善”美德的院落连点成片。
很快,邓发德就尝到“清凉经济”的甜头,开业当年旅游收入7万元,次年达15万元,三年回本过半。微信群里,回头客一拨接一拨。
“这是自家种的李,你尝尝。”看到记者走近,邓发德手捧果子,热情招呼。
厚德居的房前屋后,鲜花环绕,梨李丰收压低了枝头;11间客房干净整洁,加上透亮的阳光房和茶室,既温馨舒适又有乡间格调。
邓发德笑着说,住在城里的3个小孙女,以前回来厕所都不敢上,现在住下就赖着不肯走。
把清凉的山风,变为经济资源。如今的火烧坪,工商注册民宿已达80家,常年营业65家,“清凉产业”初具规模。
一个突破“瓶颈”的发展之问
面对流量泼天,火烧坪人的“忧患”
9月5日,在火烧坪旅游度假区项目现场,挖掘机来回运转,工人们同步作业,施工现场一派火热。
项目负责人袁红兵介绍,年底将推出康养房600余套,酒店客房百余间。
今年春节,一期滑雪场有望正式开板。
二次创业之初,火烧坪人就深知:当凉爽成为基础配置,单纯的温度差异,构不成核心竞争力。
早在2022年,镇里就启动民宿标准制定与外立面改造,成立民宿协会统一服务标准、倡导诚信经营。
同时,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有效改善饮水品质;投资410万元,大幅增强污水处理能力;集镇国网电线、线缆整治与道路黑化工程同步实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一体化改造后全面升级。
仿佛一夜之间,火烧坪在小红书上突然“出圈”。广州、湖南、四川等地的旅游车辆,载着游客涌进高山草场,打卡、发圈。
线上、线下,网友的溢美之词毫不吝啬:避暑天花板,20℃的“天空之城”;传说中的“小阿勒泰”;湖北“小瑞士”,巨美……
面对流量红利,火烧坪没有沉醉于此。当地政府清醒地认识到,要加快实现火烧坪从“一季凉”到“四季热”的跨越。
2024年,长阳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迈出关键一步。6月,总投资50.6亿元的火烧坪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签约,将分三期建设滑雪场、康养社区、四星级酒店等,打造“冬滑雪、夏避暑、四季康养”的全季旅游模式。
同时,依托“凉”机,精心打造“云中凉都”观景平台、“火烧云”田园综合体、十里花海廊道等景点。
昔日高山草场,蜕变为“步步皆景”的避暑景区。三年间,火烧坪旅游接待人数连年创新高。2022年,3万人次;2024年,6万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已接待8万人次。
一条农文旅相融的创业新路
39年老招牌不丢,蔬菜产业精细化转身
秋风渐起,“火烧云”田园综合体的采摘大棚里,樱桃小番茄仍在拔节生长,红的、黄的,热热闹闹地挂满枝头。
大棚前,三位游客正将满满一篮小番茄装进后备箱。“火烧坪是高山蔬菜原产地,来都来了,当然要把最新鲜、最原生态的味道带回家。”来自武汉的晓香女士笑道。
二次创业,并非抛弃第一次的根基。火烧坪人清楚,39年积累下“万亩亿元”规模的高山蔬菜产业,仍是这里最坚实的“金字招牌”,也是转型升级最大的底气。
与之前不同的,是种植结构的转变:从萝卜、包菜等大宗品种,逐步转向冰淇淋萝卜、水果玉米、高叶酸蔬菜等高附加值品类。
省农科院常年在此设立实验站,多名博士生长期驻点研发新品。一批高价值蔬菜新品,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
“在城里,一根爆浆水果玉米可以卖到6元。”种菜老农李昌运欣喜地说,“有好品种,我们菜农挣钱更有保障。”
后街集中建成38家冷库,发展精深加工。商家试水直播带货和精包装零售,推动农产品向消费品跃升。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支持下,火烧坪高山蔬菜集散中心将年内开工;科研支撑持续强化,高效生产示范基地、科研试验基地和育苗工厂项目快速推进。
产业跨界融合,带来更广阔的空间。火烧坪与钟祥大柴湖经营主体联手合作高山花卉避暑育苗项目。
每年8月至10月,高山绣球、高山杜鹃、香水百合等花卉在火烧坪“避暑”,之后运至海南催花一至两个月,恰好赶在新年和春节前上市。
同时,与中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川牛膝、云木香等2000亩中药材基地版图也在此扩张。
火烧坪的农业产业正从传统的蔬菜“老三样”,向花卉、中药材、民宿等多元化业态转型。
延续高山蔬菜的产业沉淀,火烧坪的农文旅融合由表面渗入肌理——
亲子式的番茄园采摘、体验式农庄,把农田、牧场变为游客亲近自然的课堂;
“撒叶儿嗬”“薅草锣鼓”等非遗表演,植入长阳土家文化基因;
村咖、网红打卡点等现代元素的注入,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深山。
游客带走的不仅是蔬菜、美照,更是看得见的生态故事和难以忘怀的文化记忆,而这些,共同构筑起火烧坪二次创业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