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肖欣 通讯员 李锋
秋日丰收季,宜城市郑集镇童梅村的何燕,正带着村播团队连轴直播,将家乡新收的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何燕从小喜欢看农业频道,一次看养牛致富报道,让她燃起返乡创业的念头。拿着和丈夫在温州打工十来年赚来的积蓄回乡,流转十几亩地,带着她的“牛脾气”开启养牛事业。
创业之初,何燕从内蒙古引进80头牛,因缺少养殖经验、牛水土不服,50万元积蓄血本无归。丈夫埋怨、亲友劝阻,但何燕不服输。第二年,她搬到牛场与牛同住,并自学养殖技术,渐渐地,竟能凭牛的呼吸判断病症。4年的摸爬滚打,何燕成了当地的养牛专家。“农业不是光有力气就行,攥紧技术才是硬实力。”她常说。
深知农民种地难、销路愁,何燕跑遍全国结识经销商,成立宜城市绿源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本地西瓜、冬瓜等农产品销往北京、武汉等地。
“乡亲们都是我的兄弟姐妹。”看到村民因暴雨烂掉300亩西瓜的窘境,何燕下定决心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从外地引进优良蔬菜品种和先进种植技术,先自己试种,成功了再推广给社员;与经销商签保底收购合同,让乡亲们种菜无后顾之忧。如今,合作社已辐射3个乡镇20个村,覆盖土地3万多亩。
稳定销路后,如何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成了何燕的新课题。借着文旅产业发展东风,她瞄准腊货市场,在政府牵线下带领团队深入调研,请教专家,最终研发出以植物大料调制的酱料,让腊货无需泡水即可直接食用,既健康又方便。
提及何燕,附近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以前养猪,既愁卖不出去,又愁卖不上好价钱。燕姐主动上门收购生猪,给出的价格比猪贩子高出不少,一头猪能多卖好几百块呢。”村民廖祥仁感慨。
为把控食材品质,何燕还自建养鸡场和鱼塘。看着自己亲手建立起的家业,何燕感慨万千:“这种‘为自己而干’的归属感和成就感,是打工永远无法给予的。”
当腊味厂的机器声成为日常的背景音乐,这位永不停歇的追梦人,又将目光投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2020年,何燕紧跟时代步伐,组建新媒体团队,创立“燕姐来了”品牌。开播仅四个月,就创下了销售红薯800万元的佳绩。2025年7月,当选为宜城市村播联盟妇女代表联合会主席的她,又带领50多名新农女主播学直播技巧,将宜城优质农产品送到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一群人,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如今,何燕的事业已结出满枝硕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口碑载道;品牌熠熠生辉,成为一方水土的骄傲;而她自己也如领头雁一般,牵引着乡亲们振翅高飞,共赴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