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13日

田间地头的智造突围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周莹

油豆兼用型智能播种机、多功能茶园管理机器人、丘陵果园智能灵巧手采摘机器人、淡水鱼智慧养殖机器人……

湖北省第二届农机创新设计大赛决赛现场,30件聚焦智能、高效、绿色的农机“尖板眼”与创意在荆门同台竞演,全面展示我省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活力。

这些农机“新秀”究竟身怀哪些“独门绝技”?一项创意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又要跨越多少现实关卡?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走进决赛现场,聆听农机背后的研发故事。

“让每一片茶叶都是‘高定’品质”

讲述人:恩施州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 王永健

“利用三种热能对茶鲜叶进行耦合杀青,确保叶片干湿均匀,实现酶活性精准调控、不良物质高效转化及活性成分最大化保留,这不仅提升了蒸青效率,也更稳定地保障了恩施玉露‘三绿’品质的形成。”

说起专门为恩施玉露研制的双滚筒动态杀青机,恩施州农科院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所长王永健打开了话匣子。

王永健介绍,蒸汽杀青是恩施玉露加工中的代表性环节,能最大限度保留鲜叶中的营养物质。随着恩施玉露逐步推进机械化生产,传统蒸汽设备存在一些局限。“蒸汽处理后叶面残留水分较多,此时若不能及时、均匀地将表面水分吹散,容易导致后续干燥阶段热能分布不均,影响色泽和风味。”

近年来,恩施州农业部门大力推动茶产业装备升级和农机补短板工作,聚力解决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双滚筒动态杀青机,将过去的蒸、烘两套设备合二为一,确保叶片干湿均匀,为后续工序奠定良好基础,让每片茶叶都是‘高定’品质。”王永健说,经过一年多的中试,产品各项性能稳定,目前已经收到了不少茶企订单。

“这一技术突破,不仅是对恩施玉露传统加工技艺的科学提升,也是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推动茶机装备自主创新的生动实践,将为恩施玉露品牌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王永健表示。

“最大限度减少油菜损失”

讲述人: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 张青松

机收减损是保障油菜丰收的关键环节。作为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的主创人员之一,竞演现场,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副教授张青松从容阐述设备的显著优势:“损失率可控制在10%左右,较联合收获降低10%以上;对油菜的抗倒伏、抗裂角及株型紧凑性等性状要求更低,且腾地时间比联合收获提早5至7天……”

这款割晒机是针对湖北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和关键环节短板研发的重要成果,在决赛中荣获一等奖。颁奖结束后,张青松回顾了漫长的研发历程:“自2020年启动该机具的研发攻关以来,我们先后进行了三次定型调试,不断优化其性能,最大限度减少油菜损失。”

近两年,省农业发展中心与省油菜办联合在荆门、荆州、黄冈等地开展了油菜两段收获减损试验,并在荆州、黄冈等区域推进油菜减损割晒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定型试验,致力于研发和筛选适合本省农业实际的收割机具,切实解决农户“无机可用、无好机可用”的困境。去年,这款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还获得了湖北省农机补短板项目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满足农户实际需求,是我们研发过程中始终遵循的原则。一台好的农机,关键要看它能否降本增效、经得起市场检验、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张青松说。如今,油菜分段收获割晒机凭借亩均减损30到50斤的优越表现,受到农机化推广工作者和种植大户欢迎,在湖北、云南、湖南等油菜主产省份应用,累计销售1000余台。

--> 2025-09-13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6081.html 1 田间地头的智造突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