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梅雯倩 通讯员 梅放
秋意渐浓,海拔1300米的长阳榔坪镇乐园村蔬菜大棚里,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山气候和生态条件,乐园高山西红柿早已成为当地蔬菜行业的“金字招牌”。今年,随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农户扩种、合作社升级的意愿愈发强烈,但前期购买种子、肥料、整地等,费用不少。如何更好地帮助乡亲们增收?
长阳农商行借助“六访六增”活动组建田间金融服务队,深入文家坪村、八角庙村等种植核心区,逐户走访农户、对接合作社,摸清了“扩种大棚需多少资金”“冷链仓储升级缺哪些支持”等实际需求,推出“高山蔬菜贷”特色专项产品。
“以前想多建10个避雨延秋大棚,算了算要10多万元,跑了好几趟都没凑齐。”文家坪村种植户老李说,“现在农商行工作人员上门问需求,10万元贷款1天就到账,这才敢放开手脚干。”今年,他的西红柿种植规模约20亩,按亩产1.5万斤测算,结合当下市场行情价每斤约2.5元,保守估计产值可达75万元、利润超40万元。
“金融服务要脚踩泥土、贴着农民的心。”长阳农商行员工日复一日的田间走访,把这句话落到实处。
28岁的青年员工小邓入职三年,如今也成了能和农户聊得火热的西红柿“土专家”。起初跟着老员工去村里走访,他只能站在一旁记笔记。如今再走进大棚,小邓一眼就能看出西红柿的品种,甚至能帮农户算经济账。为了让农区信贷战线的员工更快“懂种植、知需求”,长阳农商行还特别邀请县农业农村局产业专家为大家进行培训。
围绕种苗繁育、农资销售、商贩收购等全产业链环节,近年来,长阳农商行持续深化服务,创设链式金融支持模式,助力形成农户“种得好、卖得好、收益好”的良性循环。截至8月末,“高山蔬菜贷”产品余额较年初净增2400万元,新拓客户80户,核心种植区信贷投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