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欣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浩林
清晨,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杨堡村的薄雾还未散尽,我已开始于田间查看水稻长势。父亲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小时候跟着他下地,他总说“庄稼人靠天吃饭”。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地回到家乡,心中既有对家乡土地的眷恋,也怀揣着一个大胆的想法:用现代科技改变“看天吃饭”的宿命。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农业展会上了解到市场价可达普通农产品3至5倍的富硒农产品,这个发现让我兴奋得整晚没睡,然而现实很快给我“泼了冷水”——我们这的土地本来就不富硒,父亲听说我要搞富硒种植,直接说我“异想天开”。那段时间,我白天在地里做实验,晚上查资料到凌晨。听说武汉轻工大学有硒科学团队,我主动联系并多次往返学习,最终在2020年引进了生物态种苗硒化培育技术。
通过精准控制施肥流程,我们在普通土地上种出了第一批富硒水稻,大米上市后每斤卖到26元,承包的土地终于变成了“聚宝盆”。如今,除种植富硒水稻外,我们还发展了50亩生姜基地,“金凤1号”富硒姜亩产高达4000公斤,直播间里每天能卖出上千单。作为“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的一员,我在学校组建“硒”望无限团队,主攻生物态种苗硒化培育技术,已将24项实用新型专利握在手中。
一个家庭的富裕不能代表乡村的改变,我决定用成功的果实去影响更多的人。我牵头成立合作社,将技术分享给乡亲们,带领大家共同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富硒种植,外出的年轻人也纷纷返乡。看着村里一栋栋老房翻新、一个个留守儿童有了父母陪伴,我想也许这才是科技赋能农业的意义:让土地增值,更让寂静的乡村重焕生机、重现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