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十堰市郧西县涧池乡会议室里,乡人大代表李定芳攥着记满村民诉求的笔记本,认真填写选票。这一幕,是郧西县18个乡镇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的缩影。
过去,民生项目多由政府“拍板”,有时难以贴合群众需求。如今,随着《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项目从征集到落地,每个环节都围绕“民意”展开。
涧池乡商户长期受“停车难”困扰,每逢集市车辆拥堵严重,李定芳走访时记下这一难题,经代表小组提议,“集镇生态停车场项目”在票决中入选;羊尾镇居民念叨大半年的“农贸市场改造”诉求,也通过代表纳入票决清单。
据统计,全县已收集群众意见超200条,经票决制筛选论证,62条急难愁盼问题被纳入项目清单、落地实施。
票决制的核心,是让人大代表从“会议旁听者”变成民生项目“决策主角”,形成“征集—决策—执行—监督—评价”闭环。
人代会前一月,代表们扎进村组收集诉求:河夹镇张家湾村老人盼养老院,景阳乡骡马店村村民盼改造旧农贸市场;随后,代表与乡镇干部共同对收集的项目进行论证,追问“是否最急”“能否当年见效”,筛选出可行候选项目。
人代会现场,质询声不断:“安置区雨水沟预算多少?”“汉江尾水处理池能达标吗?”乡镇负责人当场回应,候选项目需经无记名投票、获半数以上赞成票才能通过。“这票不是随便画圈,是替乡亲们过日子的承诺。”李定芳说。
项目启动后,代表又成“监督员”,在工地发现“涵管尺寸不够”“停车位划小了”,当即督促整改。今年以来,各乡镇人大已组织30余次视察,解决工程质量、进度滞后等问题10余个。年底人代会上,代表还会“阅卷”:去年某镇饮水项目因水质不达标获“基本满意”,乡政府整改后,今年终获“满意”评价。
“以前觉得‘办实事’是干部的事,没想到我随口说‘路窄错车危险’,真被记下了。”观音镇彭家湾村村民老彭指着家门口正在拓宽的公路笑称,3.5米宽的路要拓到4.5米,共4公里,“以后卖山货、带娃上学,安全又舒坦。”
如今,人大代表履职更有“底气”,闭会时收集民情、监督项目进展,群众有事愿意找代表;基层也形成“党委定方向、人大定项目、政府抓落实、代表来监督、群众齐参与”的良性互动格局。目前,全县16个乡镇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正在有序推进,更多群众诉求已被梳理成候选项目,将陆续进入票决、实施环节。
(通讯员周勇、邓杨 记者陈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