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水流得多畅快!”黄梅县独山镇高岭村7组,村民张凯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涌出。今年9月,他和62户邻居彻底告别长达10年的“用水难”。
2013年底,高岭村实现自来水到户。然而,预埋的供水管口径仅50毫米,村内7组又位于全村供水末端、地势较高,水压极低。“水龙头开到最大,水也只是一滴滴往下渗。”张凯回忆。
村两委曾想过解决方案。高岭村党支部书记帅锦飞回忆,原本计划在7组附近新建一座自来水加压站,但建站、改造管网需要150余万元,村集体无力承担。
转机出现在2023年底。独山镇为保障园区企业用水,建成一座加压站,距离高岭村7组仅600多米,村里立即谋划对接。通过测算发现,若将主管道从50毫米换成300毫米,只需30多万元。但这笔费用对村集体而言,仍是一笔“巨款”。
“不能再等了!”帅锦飞带领村干部,每日奔赴县龙翼水务集团,邀请技术人员到7组勘探。通过现场研判,新方案出炉:主管道升级为110毫米,入户管道不改动,保证水压,降低成本,总费用仅需7万元。
今年9月5日,高岭村与水务集团签订合同,施工队当天进场施工。挖沟、铺管、接水、试压,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进度。9月12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段管道接通,高岭村7组村民家中的水龙头,响起了强劲的水流声。
“儿子一家回来过年,再也不用熬夜排队洗澡了!”张凯露出欣慰的笑容。(记者吕博林 通讯员郑鉴峰、黄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