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7日

弃40万年薪返乡 退伍兵芦荡淘金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黄艳平 通讯员 唐华

石首长江之畔,万亩芦苇随风起伏。退伍军人卢伟穿行在芦苇荡中,手指轻抚过芦苇笋:“这就是我们家乡的‘软黄金’。”五年前,他放弃杭州国企40万元年薪,返乡将这份 “舌尖乡愁” 打造成带乡亲致富的产业。

“部队教会我‘坚持’与‘担当’。”2006年,卢伟入伍陆军第二十一集团军炮兵旅,五年军旅锤炼意志,培养了战略思维与执行力。“正是这段经历,让我创业遇困能迎难而上。”

退役后,卢伟在杭州一家国企担任中层干部,却惦记着家乡芦苇荡。2020年,他响应返乡创业政策辞职,决心让这藏于湿地两千年的食材走出石首。

芦苇笋来头不小:既是《诗经》《清嘉录》中记载的“春季珍馐”,也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认证的药食同源佳品,现代检测显示其富含膳食纤维、16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硒、钾等矿物质。

创业之初,芦苇笋产业面临三大难题:每年仅有15天采摘期,人工采收低效、传统腌制影响品质。面对这些困难,卢伟尽显军人攻坚本色,联合长江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打出“种苗培育—智能采收—加工保鲜”技术组合拳。采收时,他将履带式采收机改轮式,降本提效还护生态;加工中,创新低温锁鲜技术,货架期从3天延至30天。目前团队已申报发明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2项。

“乡村振兴是退役军人的新战场。”卢伟特别注重带动退役军人共同创业。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支持下,打造湖北省首个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孵化8家合作社与企业。

“以前种地一年才挣3000多元,现在采笋半个月就能赚5000多元。”60多岁的王婶笑言。截至目前,卢伟团队“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已带动800余名苇农就业,2024年底公司试运营产值达280万元,产品销往全国6个省份及部队。

“参军时保家卫国,退役后振兴家乡。这是退役军人应有的担当。”站在芦苇荡前,卢伟仿佛又回到了军营,只不过如今的“战场”是乡村全面振兴一线,而“武器”是这根根嫩绿的芦苇笋。

--> 2025-09-27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7643.html 1 弃40万年薪返乡 退伍兵芦荡淘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