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庹文佳 通讯员 刘伟 蔡诗媛
晨雾渐散,鄂州市华容区蒲团乡国家级水产良种场,数千尾锦鲤在池中舒展游动,池水泛起粼粼金光。
湖北盛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季波俯身调试池边的水质终端,屏幕上溶解氧、pH值数据实时跳动。“以前养锦鲤,全看天脸色,鱼苗成活率能到60%就不错了。现在科技加持,情况大不一样。”
近年来,作为当地水产行业龙头,盛丰渔业建成全流程自主培育体系:刚孵化的“水花”鱼苗,先进入恒温厂区的“育儿房”,在精准调控的温湿度环境中得到精细化照料;长至3—5厘米后,转入近6亩的室外“大别墅”,单个室外鱼池可容纳7万尾锦鲤,47个品种和谐共生。
“规模化发展,成活率和受精率是关键。”季波介绍,相较于传统“露天育苗”模式,“室内控温孵化——室外生态培育”两段式模式,通过精准调控孵化温度、水质pH值及饲料配比,将苗种成活率稳定提升至九成以上。
车间外的品种选育区,技术人员通过显微镜精修锦鲤尾鳍。这项麻醉微雕技术可修复轻微体型缺陷,使普通锦鲤商品价值翻番。“高端品种培育更要用心。”季波透露,目前公司正加速筛选优质种源,培育建立“丹顶”“红白”“九纹龙”等高端锦鲤品种基因图谱,创建自主品牌。“若在全国赛事获奖,单条鱼身价将倍增,我们的品牌也能瞬间打响。”
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公司通过线上平台,形成“高端竞价、中端走量、低端保销”的产销体系,让每一批锦鲤都能释放经济价值。
基地的物流打包区,工人将锦鲤装入专用运输箱。依托鄂州区位优势及花湖国际机场的航空物流枢纽功能,企业与顺丰快递深化合作,采用专用氧气包装运输,确保锦鲤12小时内保持鲜活,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朝发夕至。
产业发展,让更多农户共享红利。盛丰渔业长期雇用12名本地村民,繁忙时节用工30余人。眼下,蒲团乡正加快“良种小镇”建设,依托国家级水产良种场开展水产技术研发,扩大锦鲤等优质水产种苗培育规模,同步推进农文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