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苏韵喆 通讯员 何旭东
近日,总投资3亿元的湖北果愿松滋橘链智创产业园项目落户松滋市城东工业园,该项目通过构建柑橘“果肉制饮、果肉制脯、果皮制皮”加工体系,推动万家乡柑橘实现全产业链零废弃利用,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今年特早柑橘收购价是每斤1元,行情好能到2元。”望着满载柑橘的货车,邓家铺村种植大户邹海峰难掩喜悦。
万家乡柑橘种植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凭借温暖湿润气候与丘陵地形优势,孕育的果实汁多味甘、品质优良。历经70年发展,产业规模已从零星种植拓展至2.6万亩,年产鲜果4万吨,产值超9000万元。
随着种植规模扩大,柑橘产业逐渐面临供大于求、销售渠道单一、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丰年滞销风险凸显。为此,当地政府培育8家市场经营主体兜底销售,搭建3个电商物流服务平台,同步与4家物流公司达成合作,打通线上线下销售通道,实现“大年不愁销,小年卖好价”。以“城乡兄弟”“社区左书记”“蜜橘是柑子”为代表的抖音主播,柑橘线上年销售额已突破50万元。
规模上去了,如何提质增效?万家乡从中柑所、省农科院等苗木基地,引进43个高新品种开展试种,筛选出3个优质品种,完成350亩橘园“高接换种”;组织当地种植大户、种植能手外出取经,提升技术水平;邓家铺村党总支书记李明将所学技术在自家橘园试验后传授给乡亲,精细化管理下,产量接近翻倍;遴选55名乡土人才组建柑橘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1800余次,覆盖1.5万余亩橘园。
在腰店子村连绵起伏的山坡间,连片橘树间矗立着一座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皮产业基地。
为发展陈皮产业,该村选聘创业党员、松滋市丰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雄担任荣誉书记,依托其资源招商引资。深耕高端茶饮领域的赵金雄,三赴华南农业大学邀请梁社坚教授团队实地考察,检测发现本地橘皮的总黄酮含量达0.352%,高于新会陈皮的0.3019%——这一关键指标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随后,政企合作投资5400万元建设的陈皮陈化研究中心落地,目前陈皮产业园(一期)已顺利投产,储存陈皮成品近6000斤。联合华南农业大学成立农业科技博士工作站、松滋陈皮研究中心等,研发“松滋陈皮”系列产品。
在万家乡,多元协同业态已形成。虹一农业主攻规模化种植与新品种育种,荆乡源农业提供鲜销、打蜡、冷链服务,果愿食品专注果汁果肉生产,丰江农业与陈皮陈化研究中心、苦橙切片中心合力研发“柚见陈皮”饮品等特色产品。
“我们将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加工生产线,丰富产品矩阵,推动陈皮产业规模化、品牌化、商业化发展,助力松滋橘皮变陈皮,让陈皮产业成为强村富民金产业。” 万家乡党委书记雷杨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