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1日

郧西拐枣卖韩国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陈克旭 通讯员 邹景根 艾本霜

深秋时节,郧西县店子镇2.7万亩拐枣林里,一串串形似鸡爪的果实挂满枝头。

“谁能想到,咱山里的拐枣,现在能装集装箱出口韩国?”郧西县武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兴华语气里满是自豪。在他的车间里,拐枣籽经深加工提取出富含药用价值的二氢杨梅素后,成了韩国化妆品、保健品企业争相采购的“香饽饽”。

在此之前,吴兴华收购拐枣仅卖给本地酒厂,“一斤鲜拐枣顶多赚1块多,利润薄得很。”一次跑市场时,他偶然得知拐枣籽中的二氢杨梅素在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当即投入资金对接深加工技术,打开产业新空间。

店子镇地处秦岭南麓,适宜的海拔与气候,让拐枣在这里扎根生长。起初,当地农户仅靠秋天采摘鲜果售卖,“顶多一斤卖2块钱,遇到雨天还容易烂在树上,赚不了几个钱。”七里沟村村民宋正全回忆。

让土地“不闲置、多生金”,镇里推广“长短结合、一地双收”的林下经济模式——在1.5万亩拐枣基地(含农户庭院、“四旁”种植共2.7万亩)的林间,套种青菜、养殖鸡群与蜜蜂。“现在不一样了,树上结拐枣,树下有收益。”宋正全指着自家林下的蜂箱和菜地笑着说,今年全镇预计产鲜果3000吨,大家的“钱袋子”都鼓了不少。

“我家酿拐枣酒的手艺是爷爷传下来的,以前只有自家人喝,偶尔送邻里几坛,从没想过能靠它赚钱。”北山沟村村民杨光兵的话,道出了店子镇拐枣初加工时期的现状:小作坊式生产、销路窄、利润薄,老手艺始终火不起来。为打破“只卖鲜果、初加工附加值低”的瓶颈,店子镇主动引进代加工企业,围绕拐枣深度开发产品:除了优化传统拐枣酒的工艺,还研发出酸甜适口的拐枣醋、方便携带的拐枣果汁。拐枣醋凭借独特风味,成了外地客商争相订购的郧西特产。

“更贴心的是镇里搞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杨光兵说,合作社统一制定拐枣种植标准,手把手教农户科学管护,收获后还负责统一收购、销售,“去年我家酿了300多斤拐枣酒,加上卖拐枣原料,光这一项就赚了2万多元,村里不少人都跟着重拾老手艺,现在全镇农户户均年增收超7000元。”

店子镇主要负责人表示,计划用3至5年时间,进一步完善深加工体系,让这枚承载着村民希望的“万寿果”,在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结出更多“甜蜜硕果”。

--> 2025-10-01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8025.html 1 郧西拐枣卖韩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