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农村版讯(记者董云舒 通讯员李伟)当前秋汛已至,竹溪县降雨量显著增加,地质灾害风险陡升。依托“风险点位吹哨人+基层应急驿站”联动体系,该县不仅成功处置9月17日水坪镇泥石流灾害、转移60名群众,更构建起覆盖21万群众的末梢防护网络,应急管理创新经验获省内外多地借鉴。
9月17日凌晨3时30分,水坪镇刘家河村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员杜福军雨中巡查时,发现该村3组居民点后侧斜坡岩土松动、雨水裹挟岩土冲往居民区,便立即上报镇政府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凌晨4时许,镇村干部联合自然资源部门人员便完成危险区域26户60人转移,安置至村委会。凌晨5时,约2万立方米泥石流冲入坡下居民区,掩埋3户房屋、损毁家具,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但因提前转移,无人员伤亡。
“只有常走常看,才能摸清隐患,让防范措施跟上。”县龙坝镇红庙村应急管理员贺茂海的话,道出“吹哨人”机制的核心——731名“吹哨人”全天候值守风险点位,搭配160个遍布城乡的应急服务驿站、2686名应急队员,形成“发现—上报—处置”的快速响应链。
作为湖北省地质灾害多发县,竹溪曾面临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困境。2024年,该县争取省级应急管理改革试点,制定“五有十个一”创建标准,以“中心驿站+基层驿站”模式整合镇村资源,当年12月试点验收通过,经验被省、市应急管理部门推广,吸引新疆、山东及湖北多地组团观摩。
截至目前,竹溪县已配备320个应急叫应终端、960处应急避难场所,实现村落、景区、园区立体化防护。“全县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人工监测+科技手段精准预警,通过培训演练提升防灾能力。”竹溪县应急指挥中心谢奇表示,这套体系让秋汛应急响应“快一步”,群众安全感“多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