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

暖心纾困鱼塘边

湖北日报农村版全媒记者 万可庆 通讯员 胥后毅 秦勇

利川市凉雾乡关东村,晨雾还未散尽。村民谭艳玲蹲在鱼塘边,紧紧盯着游动的鱼苗,眉头皱起。

谭艳玲曾是村里人人称赞的“女强人”。她把鱼塘打理得井井有条,鱼苗长势喜人。可如今,鱼料袋早已见底,银行贷款也已逾期,就连孩子下个月的生活费都没着落。

“谭大姐,我们是利川农商行的,来看看你的鱼塘。”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塘边的沉默。谭艳玲抬头望去,看见利川农商行纪委书记田东海带着几名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们听说了谭艳玲的困境,特意上门了解情况。

此前,为更好地经营鱼塘,谭艳玲投入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并从利川农商行凉雾支行贷了20万元。她用这笔钱雇人深挖鱼塘、引进优质鱼苗,早早订好了鱼饲料,满心期待着年底有个好收成。可还没等到成鱼上市,她的资金链突然断裂,贷款也随之严重逾期。

得知谭艳玲并非恶意逾期,而是在经营中遇到了实际困难,田东海当场拍板:“走增加担保人再授信的流程,手续加急办,尽快把钱送到你手上!”

听到这句话,谭艳玲瞬间红了眼眶,连连道谢。田东海语气坚定地说:“谭大姐,别着急。你只管用心把鱼塘经营好,日子只会越来越有奔头。”

没过几天,新的贷款就批了下来。谭艳玲攥着银行卡,赶到镇上的饲料店,拉回急需的鱼料。

“逾期不是贷户的初心,银行也愿意和大家共渡难关。”面对当下的经济压力,利川农商行深谙唇齿相依的道理,主动走出柜台,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用合规化、人性化举措架起“连心桥”。

在“输血”过程中,利川农商行同样注重帮农户“造血”。除及时提供资金支持外,工作人员会主动为贷户对接销售渠道,帮忙找销路、拓市场;遇到他们不懂的养殖、种植技术,还联系专家上门指导,手把手教授科学经营。

从谭艳玲的鱼塘,到千家万户的田间地头,常常可见利川农商行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把温暖送到每一个有需要的人身边。

--> 2025-10-15 7 7 农村新报 content_328988.html 1 暖心纾困鱼塘边 /enpproperty-->